编者按:新三板扩容已是如箭在弦。目前新三板的相关制度安排已经基本到位,条件具备时将会择机推出。虽然新三板扩容的大框架已经形成,但涉及的关键问题和细节仍有待进一步明确。而作为最大受益者之一的券商在这场盛宴中,到底能切分多少蛋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新三板扩容,对有承担代办转让及做市商功能的券商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其投行、投资、经纪和直投业务有望全面受益。
业内人士预计,新三板扩容将为相关券商带来承销和直投利润,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也将为其带来近百亿的买卖价差收入。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 新三板尚处于试点阶段,总体规模没有确定,因此短期内对券商业绩贡献并不太大。但从海内外的经验来判断,作为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一环,一旦政策放开,市场规模将呈现爆发性增长,对券商业绩的长期贡献会很可观。
对券商净收入贡献率约6%
若上千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将为各地工业园区注入资本活力。根据测算,券商除了获得数亿元的做市商交易价差,投行业务、经纪业务在未来几年之中,将获得超过80亿元的收入。
目前证券公司新三板盈利模式为:通过挂牌和定向增资获得投行收入;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交易佣金收入;通过企业转板获得承销保荐收入。其中,转板承销收入应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如申银万国保荐久其软件(002279),就获得承销收入约1700万元。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认为,按照首批可能选择10-15家园区试点、10%的挂牌率来测算,未来1-2年内挂牌企业数量将达到500-800家、为现有挂牌企业数量的6-10倍。新三板最终的挂牌企业数量将有可能达到5000家,是现有股票市场的2-3倍。短期内新三板对证券行业的净收入贡献在1%左右;但未来3 年内,新三板市值规模和交易额将均达到5000 亿元的量级。由此,给证券公司带来的增量收入可望达到170 亿元左右、净收入贡献度约在6%左右,将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长期贡献可观
截至到目前,中国证券业协会批准的具有代办系统主办业务资格的券商共44家。
不过由于新三板业务的盈利微乎其微,因此真正积极在做的寥寥无几。据业内人士介绍,券商新三板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两块:一是帮助公司挂牌,这项费用通常只有几十万元,扣除人力成本后所剩无几;二是定向增资,但新三板交投不活跃导致这块业务收入有限。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是国内新三板业务做得最好的几家券商,这块的盈利占整个盘子的比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不小心还会亏损。
此外,在转板方面,首先,实现转板的企业家数有限,再者,在目前的转板制度下,主办券商并不必然是转板的保荐人。之前的三板公司北陆药业(300016)和世纪瑞尔(300150)转板时,均更换了转板保荐人。按照2010年的数据来测算,券商2010年来自于新三板市场的营业净收入仅约为7250万元,收入贡献度为0.04%。因此,短期来看,挂牌与定向增发的投行收入以及交易佣金是主办券商的常规收入来源。
未来,随着新三板吸引力增强,挂牌费用将水涨船高,融资额和交易额也将同步放大。如果新三板市场今年实现扩容,并同步进行市场机制改革,增强市场流动性,则市场换手率亦会大幅提升。按照我国台湾地区柜台市场改革经验,在改革后三年内,市场年均换手率达到100%以上。据梁静测算,假设新三板市场年均换手率在2013年达到100%。按照以上假设,常规业务3年后,可以达到65亿元左右的规模,业务占比2%-3%。
引入做市商制度:
未来3年交易额将超2900亿
做市商制度是OTC市场核心交易制度,通过做市商为证券提供双边报价,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适合流动性不足和市场波动性较大的场外市场。同时,券商也在做市商制度中通过买卖价差获取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交投清淡,成交不活跃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场挂牌的都是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企业经营不稳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普通投资者很难用通常的公司估值方法对挂牌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和定价,因此无法建立对新三板市场投资的信心。所以,只有实行做市商制度,才能为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准确估值定价,从而从根本上建立投资者的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
根据测算,在未来3年之中,新三板做市商交易额将超过2900亿元。
参照日本JASDAQ 做市商制度替换速度,假设未来三年内,通过做市商制度完成的交易额分别占年度交易额的20%、40%、60%,并在5 年内完全替换原有的主办券商制度。
由于在起步阶段,假设新三板市场做市商价差收入占交易金额的5%,2011年如果新三板交易额达到173亿元,做市商年度交易额占比达到20%,券商可以获得2亿元做市商价差。据测算,到2013年,券商因此获得做市商价差收入将是2011年的40倍,超过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