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企业的液晶面板情结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2-11 11:09

    如果某一个企业要承担多于企业自身所能承受之重,就不应该在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聚光灯之下行动,因为其所受非议永远难以真实表露,实在是“哑巴吃黄连”。

    郎振
     

      中国彩电业是有面板情结的,尤其是对液晶面板,这也符合世界面板发展的整体方向。这种情节的来源可能就是从中国企业拿不到面板开始。

      一月初,我参观了北京亦庄开发区的京东方5代线面板生产线,从最初的一块原始基板到最后的电脑成品,每一个步骤都看似简单却又艰难。

      某日和彩电业界人士闲谈时,对方告诉我,当年液晶面板全部在日韩企业手中掌握之时,如创维、TCL这样的中国知名彩电制造商还仅仅是在“嗟来之食”。外资在保证自己供应的前提下,剩下一部分就给一部分,这让所有中国彩电制造商头痛不已,“那段日子不堪回首”。

      中国的部委层面看到了面板产业(范围再广一点应该说是“显示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始酝酿制造中国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面板,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开始纷纷上马。

      正是在彩电制造商受制于外资厂商之后和面板生产线上马之前这段空档期,中国的彩电制造开始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始终坚持的企业中有创维、TCL等企业,前者以参股的形式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上游供应,同时也应该会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参与到生产与开发当中,这就是在建的广州LGD项目;后者则自己掏钱、建厂,尽管生产融资过程极度艰苦,但是不久之前还是听到了顺利融资的好消息,只是TCL在未来所承担的风险远比创维要大,当然其收益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更大一些。

      有一些企业则在前述的空档期之内消失,尽管有文章表述其并未退出市场,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企业只能靠OEM订单度日,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厦华,该品牌的彩电现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一月中旬参加了一个行业会议,其中工信部高官认为,面板产业就是需要“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没有五六条生产线,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盈利。按照该条理论来推算,京东方的生产线不是建多了而是建少了,好在京东方在今年8.5代线量产以后应该在短时间之内不再筹钱建厂,能够好好地经营一段时间。

      这与我在京东方参观、与高管聊天中得到的观点不谋而合:暂停“亏损—融资—亏损”怪圈,该是盈利的时候了。

      与同事聊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京东商城却不知道京东方,后者在中国面板产业当中做出了太多的努力也受到了太多的委屈,这可能是所有元器件厂商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虽有委屈,但是背靠北京市国资委的京东方却不曾有所改变,或许它所承受的并不是一个市场化企业所应该承受的,京东方所承担的是中国面板产业的最高希望。

      工信部也在最应该力挺企业的时候认为“就应该建多条生产线以保证规模效应”。

      个人认为,如果某一个企业要承担多于企业自身所能承受之重,就不应该在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聚光灯之下行动,因为其所受非议永远难以真实表露,实在是“哑巴吃黄连”。

      融资渠道应该多元化,不应该让国家一味地承担,但是谁应该为企业的投入期买单呢?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普通股民吗?显然不是。

      京东方如果想要盈利还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TCL的面板生产线也大概需要这样的时间。中国企业在摆脱自己低端组装与制造业印象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只是希望这些企业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也给自己的投资者们带来好的回报,别再让一次又一次的融资压低自己本来就不高的股价。

    上一篇

    再生有色金属业将获“全方位”政策支持

    下一篇

    《蓝色》——那是一抹寂静的灵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