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冰封 基金短线买蓝筹御寒

    2011-01-18 01:29

    在低迷的市况下,部分机构短期内的动向已在着手卖掉相对高估的消费、医药股,将筹码转移到具有估值安全边际的蓝筹股上。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这一次的货币调控政策在机构看来如约而至,并不突然。但数次宏观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却让机构警觉“密集”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低迷的市况下,部分机构短期内的动向已在着手卖掉相对高估的消费、医药股,将筹码转移到具有估值安全边际的蓝筹股上。

    通胀压力仍高企

            虽然对于上周五收盘后央行宣布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消息,不少机构显得早有预期,但大盘在本周一仍然作出下跌84.68点的激烈反应,市场对于盘中涌出的抛压毫无招架之力。

            一些信息让机构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就闻到了“杀气”。一方面受到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和通胀升温势头明显。另外,媒体报道商业银行新年首周贷款规模达5000亿元的新闻,也让机构心生警惕: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大背景下,银行的过度放贷可能招致监管层的严厉调控。

            但即便有心理准备,仍有机构认为“调控来得略早了一点”。

            此前市场预期调控的时间点或在春节之后,而政策的“提前到来”证实,甚至强化了紧缩预期,这使得机构对于本周即将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难以乐观。

            同时,有观点认为,“紧缩政策的预期绝不会随着此次区区50个基点的准备金上调而得到彻底释放”。私募基金公司重阳投资认为,随着通胀压力的加大,预期央行后续仍需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与准备金率双管齐下。

    密集调控狙击?

    基金最担忧的“密集调控”似乎已露端倪。随着通胀形势的加剧,此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时间点距离上次紧缩措施——12月25日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不足1个月,使市场认为央行的调控力度将加大。交投趋于冷淡的市场也反映了“等待”的心理。

            上海梵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表示,“这种渐进式的货币收缩,不能对当前的通胀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所以,在没有看到进一步更严厉的货币政策出台之前,国内股市的操作空间极其有限。”

            通胀水平何时能被有效地控制,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

            “当前的震荡市正是对宏观数据变化的一个等待过程,一旦数据明朗,走势也将基本开始形成。”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如此认为,宏观数据是影响下一阶段资本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如果即将公布的反映通胀水平的PPI及CPI从高位回落,那么市场将会预期通胀有可能在调控的影响下开始回落,经济即将从谷底回升,股市在此宏观图景下,将会出现波段性的上升行情。而如果另外一种情景出现,那么上述的行情将不会存在。

    短期押注蓝筹

    在低迷的行情之下,基金已经开始将筹码转移到有相当估值安全边际的蓝筹股。

            “近期我们更看好银行、钢铁等蓝筹股。”有深圳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担忧估值偏高,前期机构已在卖出消费、医药股。

            周期类股的反弹行情也是别具魅力的。2011年以来,不少蓝筹股的表现都强于大盘。机构认为,不少蓝筹的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在震荡市中相对安全,中小盘股则显得高估。

            短线关注超跌权重板块已成为机构趋于一致的观点,包括兴业全球基金、国投瑞银基金、东吴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如此认为。

            不过在基金公司看来,这仅仅是短线交易性机会而已,其空间究竟有多大,基金也显得并不那么有把握。毕竟,还有通胀这把利剑在头。

            但是,从中长期看,基金经理们仍然难以抹去对食品饮料、百货、医药以及新兴产业的偏好。

    市场观察

    次新基金建仓担心“政策超调风险”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对于正处在建仓期的次新股基而言,尽管手里握着钱,但似乎处处都有“地雷”——买大盘蓝筹股,大盘跌;买消费类股,估值又贵了。

            Wind统计显示,从2010年11月以来成立的偏股型次新基金有26只,募集总金额为743.64亿元,其中大约有16只是主要投资于消费或新兴产业等的主题类基金。

            在这26只股基中,剔除在2010年12月20日以后成立的6只股基,其余股基最近一个月的平均回报为-3.16%;其中跌幅最大的股基一个月净值跌去了7%。另外,从净值变化来看,还有建仓速度较慢的基金如兴全沪深300,自2010年11月2日成立至今,净值跌幅约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已超过10%。

            不难看出,建仓期的股基正面临着难题:一些建仓速度较快且主要投资于成长类个股的基金,在市场的波动下,继续忍受股价的回调;建仓速度较慢的基金则在等待中,担心着政策超调风险。

            沪上某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在2010年12月初成立,截至2011年1月14日,该只基金最近一个月的净值跌幅为1%左右,建仓速度较慢。

            “市场不好,手里握着钱,敢下手吗?”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该基金经理。

            “现在不会建仓,还会卖出一些手中的股票。”上述基金经理说道,“我在观望,观望CPI数据,整个流动性的情况。等想买的股票股价掉下来。”

            “我总体偏谨慎,指数下跌的空间不大,但大盘要涨起来没这么快,个股分化会比较严重,现在不好抉择。”他继续说道。

            同时,沪上另一基金经理则显得乐观一些。他管理的基金仍在建仓期,最近一个月的净值跌幅超过3%以上。但他坦言,即便是市场跌到他的心理点位——2650点,也不敢大肆出手买入股票,因为政策存在的变数太大——“即所谓政策超调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公司上市最重要的是什么?

    下一篇

    股价不给力健康元豪掷3亿回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