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才涓涓“公转私”2010年业绩相差近百点

    2011-01-16 03:23
    每经记者  支玉香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众多昔日战绩辉煌的公募基金经理如今已经转战私募市场。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大约50位公募基金经理“华丽转身”至私募,其中不乏公募基金界的大佬级人物。如今这些公转私的基金经理已经在私募界占据一席之地。

            从公募到私募,不同的运作模式,不同的考核压力,跳到彼岸的这些基金经理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怎样呢?他们在私募还好吗?

    公募派:近9成收益为正

            公募基金经理“私奔”已逐渐成常态。

            从最早的梁文涛、蔡明,到随后的肖华、江晖、赵军、石波、王贵文、吕俊……这些都是公募基金界的领军人物,曾经在公募领域战果累累。

            在公募基金市场上赫赫有名的基金经理转身去了私募之后,振臂高呼跟随者众多。这些基金经理发行的新产品同样热销,其业绩同样可圈可点。

            记者粗略统计“公转私”基金经理掌舵的107只基金  (剔除2010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以下同)去年平均净值收益率为8.93%,同期,393只2010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09%。

            过去的一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大盘宽幅震荡,不过还是有不少私募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记者统计“公募派”掌舵的产品发现,2010年91只私募产品实现正收益,占“公募派”产品的近九成。同期,实现正收益的偏股型公募基金为221只,占393只公募基金的比例不足六成。

            具体到产品业绩上,隆圣投资旗下隆圣精选以63.10%的年度收益率在“公转私”基金经理带队的产品中拔得头筹,该基金的掌舵人王贵文,曾经一度也是公募基金市场上的明星基金经理。他曾是嘉实基金嘉实主题精选的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另外,“公转私”基金经理掌舵的理成风景2号、尚雅5号、德源安1号三只私募产品净值收益率均在40%以上,均高于去年偏股型公募基金冠军37.76%的收益率。

            纵观全年,石波的尚雅系、许良胜的德源安系、程义泉的理成系、曾昭雄的合赢系、徐大成的博颐系等表现均相对靠前,而这些基金经理在公募时期也都是明星人物。

    水土不服  转身触礁

            股海大浪淘沙,考验着基金经理的实战能力。

            这个市场上从来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有私募基金经理赚得盆满钵满之际,仍有私募基金经理“食不果腹”。去年“公转私”基金经理之间的业绩首尾相差90多个百分点。

            曾经在公募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基金经理郑拓,在2010年平添了几分悲剧色彩。曾几何时,他被业界认为是“最有理念”的基金经理,曾经是交银系的五星级基金经理。

            2009年,他作别公募基金,创立了上海好望角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一职。

            但是创业期的郑拓可谓是流年不利。好望角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旗下目前共有两个产品,其中成立于2009年11月13日的深蓝1号,截至2010年12月13日,其信托单位净值为0.6729元,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32.71%。

            另一只产品深蓝3号成立于2009年12月25日,截至2010年12月24日,其信托单位净值为66.94元,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33.06%。日前两只基金的净值均在清盘红线徘徊。

            公募派出身的基金经理中,郑拓不幸成为去年净值亏损最多的基金经理。和同期王贵文旗下掌舵的龙盛精选相比,两只产品业绩相差约95个百分点。公募派带队的产品中还有10多只基金净值出现下跌,不过跌幅相对较小,都控制在10%以内。

            一位业内人士称,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而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若公转私的基金经理不能改变其在公募的投资思维,则难以在私募领域维持较高收益;而且在公募基金做投资,背后有庞大的研究团队支持,但是在私募中团队的投研能力有可能会下降。

    人才涓涓“公转私”

            投研人才从公募到私募,可谓络绎不绝。

            特别是每到春节后,基金经理变动潮都会如期而至,每年都不乏精兵悍将“绝尘而去”。

            近几年不少公募基金的中坚力量流向了私募,记者粗略统计,约50位曾经在公募基金“名噪一时”的基金经理目前在为私募效力。

            去年上半年,原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建东自立门户,创建了鸿道投资。他的第一只产品受到市场人士的追捧,首发募集资金高达18亿元,成为私募基金的“大块头”。资料显示,成立于去年3月底的鸿道1期截至去年12月8日,净值收益率为18.09%。

            同样是去年上半年,原博时基金基金经理归江作别了公募基金,这让市场人士再次扼腕叹息。彼时归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会转战私募,但是自今尚未有消息。

            而还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离开公募之后开始“归隐”,暂时并没有去做私募,市场上也失去了他们的声音。

            比如,2006年以景顺长城内需增长182%净值增长“一举成名”的李学文,银华基金原基金经理蒋伯龙、诺安基金原投资总监易军、去年上半年辞职的原长盛基金经理肖强等,都已经淡出市场多时,尚不知在何处“潜伏”。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复出,吸金效应同样可观。

            “去年基金经理仍高频率变动,全年约190只基金换将,其中有相当一些转身踏上了征战私募的路途,今年的公募还会为私募输送不少人才。”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巴曙松:三个一万亿后需反思银行利差

    下一篇

    2010年 基金专户一对多整体收益跑赢阳光私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