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幸亏我们的印钞能力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1-13 11:20

    “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控制货币发行量”,这是国际较为一致的观点。而我们的一些能称得上“专家学者”的人和我们的央行,对于什么引起通货膨胀的了解,肯定比老百姓“专业”很多很多倍,但是为什么他们就不承认是我们的货币超发引起物价上涨呢?是这些足够“专业”的人士真不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张国栋
      

      中国央行12日发布副行长马德伦署名文章称,人民币每年将近20%的速度增长,与这个需求相比,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马德伦透露,中国目前印制行业工人3万多人,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但生产能力的增长毕竟要受限于许多制约因素。
      
      恕我愚钝。央行发布马副行长这篇署名文章意在何为?我琢磨了半天,终究未能得到答案。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印钞能力与现金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接下来的潜台词是要强化印钞能力还是求得公众的 “谅解”就不得而知了。如真是这样,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幸亏我们的印钞能力不足。
      
      眼下,我们的物价正在节节攀升,通胀率也不断上涨。对于通货膨胀,比较公认的概念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但是,我们的很多专家学者并不承认当下的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而且央行也一再否认是因为货币超发引起物价上涨。
      
      在我看来,尽管“通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由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产出引起的”不是真理,但有道理,我们的GDP增长8%,现金增长20%,幸好央行印钞速度跟不上,否则,中国的CPI至少要增加5个百分点。
      
      货币发行量必须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匹配。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不顾这个现实而任意发行,造成的恶果只能是通胀,只能是货币的贬值。从历史上看,凡是恶性通胀,都同政府有意识用滥发货币解决财政困难有关。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9.7%,余额已经达到创纪录的72.58万亿元。而10年前,我国的M2仅仅是12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过去10年,我国M2年均增长约18%,货币发行量一直高于GDP的增长,更是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货币增长可谓创全球纪录,比经济强国美国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百姓也许不太“专业”,可浅显的道理还是能明白的。如果货币发行加倍,物价同样会加倍。因为货币终究不是财富,发货币绝不等于增加社会的财富,因为钞票多了它本身就不值钱了。物价全面上升,也意味着钞票不值钱,因为印得太多了。物以稀为贵,钞票也一样。按照央行最近一次加息后2.75%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和去年11月份CPI增幅为5.1%计算,负利率扩大至2.35%,即1万元定期存款一年后将“缩水”235元。个中缘由也许专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不成比例的货币发行在其中也 “贡献”不小。这是毋庸讳言的。
      
      所以,我要说,幸亏我们的印钞能力不足。假若印钞能力够足的话,老百姓本来就有限的那几个钱,到了今天真不知要“缩水”多少了。
      
      “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控制货币发行量”,这是国际较为一致的观点。而我们的一些能称得上“专家学者”的人和我们的央行,对于什么引起通货膨胀的了解,肯定比老百姓“专业”很多很多倍,但是为什么他们就不承认是我们的货币超发引起物价上涨呢?是这些足够“专业”的人士真不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一篇

    诸位列队 恭迎华锐

    下一篇

    全国再清剿2131吨问题乳粉 191名官员被问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