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背后往往缺乏严谨作风,盲目预测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在股价被先知先觉者炒高后,一旦利好兑现,股价往往出现见光死。
每经记者 赵笛
题材的炒作背后,都离不开业绩,只不过有的志在长远,有的却近在眼前。
今日 (1月11日),2010年的两只牛股紫鑫药业(002118,收盘价32.20元)和精功科技(002006,收盘价42.80元)均发布业绩修正预告,相比前一次预告,今天的公告大大提升了业绩增长的幅度。
业绩大幅增长对公司乃至股东而言自然是件好事,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背后往往缺乏严谨作风,盲目预测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在股价被先知先觉者炒高后,一旦利好兑现,股价往往出现见光死。
精功科技业绩预测“失水准”
从10元左右的中低价股,变成目前四十几元,机构看高60元的高价股,精功科技仅用了半年时间。
对于精功科技大涨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公司多晶硅铸锭炉的订单大幅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大增,从而使得公司股价获得重估。
的确,精功科技在2010年10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0万元~6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为150%~180%。
然而,这一看上去很不错的业绩,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今日,精功科技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公司预计2010年的净利润将达到8800万元~9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310%,这一增长幅度几乎较两个月前翻了1倍。
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有两点:一是公司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的市场拓展较快,公司加快了光伏装备产品的生产进度,使得报告期内相关产品的交货数量有所增加;二是由于公司光伏装备产品进入了规模化经营阶段,公司相应加强了相关产品的工艺与技术改进工作,使得公司光伏装备产品的总体盈利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却发现,这一说法过于含糊。虽然公司前期屡屡发布多晶硅铸锭炉订单公告,但实际上,11月16日、12月8日的订单合同,都清楚地写明“对公司2011年度及今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与2010年业绩无关。唯一与2010年有关的是10月12日的合同公告,但公司前一次业绩预告发布于10月29日,显然应该将此合同的影响考虑在内。那么,在后续并无重大合同的情况下,业绩怎么就在2个月内出现大幅增长了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如果按照前一次业绩预告,2010年精功科技净利润最高不过6500万元计算,公司的每股收益只有0.45元,对应当前市盈率水平为95倍,显然高估明显。
如果精功科技2010年净利润为8800万元~9500万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61~0.66元,市盈率只有六十几倍。
紫鑫药业前期预告“太谦虚”
2010年下半年,紫鑫药业是医药股当之无愧的龙头,也是A股市场的一匹黑马。从2010年7月5日见底的10.35元,到2011年1月6日见顶的35.99元,紫鑫药业的股价半年时间翻了2倍。
市场普遍认为,紫鑫药业股价大涨的根本原因是公司于去年11月11日发布的《人参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使得公司披上稀缺概念的外衣,进而出现一轮爆炒。
不过,今日公司的一则公告为投资者再次揭秘,真正支撑紫鑫药业股价大涨的原因是业绩大增。
今日,紫鑫药业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公司预计2010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09年度增长180%~200%左右,盈利1.75亿元至1.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08万元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与公司2010年10月21日发布的业绩预增30%~50%的公告,有很大出入。
从预增30%~50%,到预增180%~200%,紫鑫药业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这让市场不禁疑惑,两个月就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吗?
对此,紫鑫药业解释道,业绩预告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司2010年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二是受益于吉林省人参产业振兴规划,公司在2010年第四季度人参产品销售大幅增长。
然而,根据当初的预测,紫鑫药业全年的盈利最多不过9162万元,而最新的公告却显示,全年盈利至少1.75亿元,难道,仅仅两个月,公司的人参就比预计中的多卖出8000多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其说紫鑫药业业绩大幅增长是得益于2010年第四季度人参产品销售大幅增长,还不如说是公司在前期业绩预告时过于自谦。
2010年三季报显示,紫鑫药业已经实现净利润6264.8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7%。与此同时,公司根据“2010年下半年人参产业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预计,却给出了全年预增30%~50%的结果,显然有些不靠谱。而正是由于公司在业绩预告中的不靠谱,从而导致投资者无法对公司股价予以合理定位。
若按照当初的预计,紫鑫药业2010年全年9000多万元的净利润,对应增发后每股收益仅有0.35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为92倍,在医药股中明显高估。
实际上,根据今天的预告,紫鑫药业每股收益高达0.68元~0.7元,对应当前市盈率为46倍,完全处于医药股合理价值区间。
面对如此不靠谱的业绩预告,如果投资者盲目听信公司,做出不当的投资决策,这个损失到底由谁来承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