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地方“十二五”规划GDP仍“高烧”

    2011-01-06 02:30
    每经记者  宛霞  发自北京

            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速的冲动正在考验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主题。

            今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目前,各地相继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多个省区明确提出GDP总量或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10%、12%、13%甚至5年翻番的目标。

    多地提出较高的GDP增长目标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梳理的31个省市区“十二五”规划建议,除青海外,其余各地均已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基本说明或基本思路。其中,黑龙江、广西、贵州、河南、江西、安徽、山西、福建、云南均提出了GDP总量甚至人均GDP5年翻番的目标。

            还有一些省市提出了  “数量型”发展目标,经济增速定位在8%~13%。比如,海南提出,今后5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江苏确定“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将GDP指标定得较高的还包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

            另有一些省市相对模糊地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主要发展指标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等目标,例如天津和内蒙古。但这些大多是近年来地方经济总量增速较快的省市区,经济总量增速在15%~20%。

            另一些省市并未提及具体可供量化的GDP目标,包括北京、辽宁、山东等。不过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北京市“十二五”GDP目标尚未在建议中,相信本月中旬召开的北京“两会”将有所披露。

    专家:考核体系需要改变

            与地方无法遏制的GDP增长冲动相比,去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没有对“十二五”的指标提出具体要求,弱化了总体GDP目标,这被认为是我国加快转型的重要信号。

            弱化GDP的影响被认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中央明确要求未来5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但各地抛出的目标似乎反证我国发展转型之难。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GDP目标是地方政府设定的成绩单,只要GDP增速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未被弱化,地方做大GDP的冲动就没理由缓解。他建议,限定至少两个考核目标,并通过权重迫使地方政府弱化经济增速目标,比如限定更加具体的节能减排指标,甚至确定能源总量控制指标等。

            参与“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的著名专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则指出,如果不及时遏制地方政府这一倾向,“十二五”经济增长的层层放大效应只会较  “十一五”有过之而无不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也可能落空。

    同步播报

    高盛报告:预计今年GDP增长10%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2010年12月的CPI同比增幅,可能从11月的5.1%降至4.2%。”1月4日,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团队在研究报告中预测。

            该报告指出,2010年第四季度实体经济增长强劲,但12月份可能有所放缓。预计四季度GDP环比增幅从三季度的10.7%升至11.8%;而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三季度的9.6%放缓至9.5%。

            “2010年全年GDP增幅有望达到10.2%,略高于我们预测的10.1%。”高盛经济学家乔虹在报告中称。

            该报告认为,2010年12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从11月份的5.1%降至4.2%。食品价格的回稳推动CPI食品成分指数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从11.7%降至8.7%,而非食品价格增幅可能比较稳定。

            对于货币和信贷增长,报告认为可能同时放缓,预计去年12月份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约为4000亿元,同比增幅从11月份的19.8%降至19.7%。12月份M2同比增速可能从11月份的19.5%降至19.1%。除了信贷收紧,外管局加强外汇管制可能导致外汇占款减少。

            报告认为,随着年末效应(贷存比考核等)消失,各银行年初再次集中放贷,“十一五”结束后限产措施力度降低,以及短期内天气条件变差,从1月份开始,经济数据可能再度呈现出实体经济强劲增长、通胀反弹、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如是这样,主管部门将有更多紧缩措施出台。

            高盛亚洲还预期,2011年的增长和通胀预测分别为10.0%和4.3%。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欧盟掀起发债潮西班牙拟做压力测试

    下一篇

    年收入申报仅2万 却大买私家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