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物价调控的相关措施,但吉林玉米的价格并未应声下跌,反而强势上扬。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糖价的攀升,使得作为替代品的淀粉糖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这也促使玉米深加工企业对于原料的需要大幅增加,丰厚的加工利润让玉米深加工企业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先锋。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吉林
11月22日下午6时,杨国琪从吉林农安出发,拉着一车玉米,前往长春。
一个多小时后,他到达长春市北环路。数公里的路面上,从各地赶来的售卖玉米的车辆,排起了长龙,队伍的对面,是长春市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成集团)。
和现场的收购商一样,杨国琪要将本地收购来的玉米,卖给大成集团。从当晚8时开始,长长的车队,一点点向前挪动。但是直到次日凌晨5时,杨国琪们还在排队。
杨说,这样的场面,每年都会发生,只不过今年排队现象更严重一些。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北环路时,看到拉载着玉米的车辆,依旧排着长队。据现场收购商称,平常卖粮队伍也有四五公里。
作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集团因其一直以来明显的价格优势,吸引着东北各地的玉米收购商。但同时,这些玉米加工企业,被指作“玉米价位高企”的始作俑者。
尽管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物价调控的相关措施,但吉林玉米的价格并未应声下跌,反而强势上扬。
“一直在涨”的玉米价
“10月15日,每斤玉米为0.64元;10月28日为0.72元;11月10日为0.76元;11月19日为0.78元,11月23日为0.84元。个别质好的玉米,当天收购价为0.87元。”这是杨国琪在本子上,每天所记录的玉米价格走势的部分内容。他说,玉米价格一直没掉,现在是直线上升。
这样的价格说明,得到了其他收购商的印证。李常青是德惠市某镇的一位玉米收购商,他说,现在价格一直在涨,不知道什么原因。
在长春金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门口,贴着一纸通知,称该公司自11月4日起,大量收购新玉米,二等玉米价格为每吨1860元,三等玉米为每吨1850元。
而就在国务院作出物价调控措施的次日——11月18日,该公司再度提高收购价格,目前挂牌价格为二等1880元/吨,三等1870元/吨。
金成公司毗邻大成集团,为该集团的分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金成公司存储玉米的院内,几位工人正站在高高的玉米堆上,将传送上来的玉米,用木铲拨放均匀。
大成集团副总经理郑贵臣向记者称,玉米收购价一直在上扬,“由于此次国务院出台了物价调控措施,我们要和政策合拍,现在应该降降价。”
但郑贵臣同时称,可能会降价到每吨1800元以下,但前提是保证自己的生产所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具体何时降价,现在尚未确定。
扎堆销售全为价高
持续上涨的价格,让各地的玉米收购商蜂拥而至。
记者了解到,吉林农安、公主岭、九台、德惠等地的玉米,大都销往大成集团。甚至黑龙江的玉米收购商,也远道而来,“辐射的半径很大。”
郑贵臣说,黑龙江的玉米价格较低。以11月18日佳木斯玉米行情为例,当日该市市场收购价只有每吨1360元。
多位收购商向记者表示,(排队)最严重的时候,会沿着北环路一直向西,在与青州路的交叉处再向南,排队的车辆延至青阴路上的虹桥小区前,长达数十公里。
同样做玉米深加工业务的吉林皓月集团,其宣传主管徐海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今玉米价格以一直在涨,由于公司还有一些库存,目前暂停玉米收购。
而大成集团的库存目前只有10万多吨,对于每天需要消耗1万多吨玉米的该公司来说,这有点陷入“危情”,郑说,“基本上没有库存。”
他表示,或在未来采取降价措施。记者问及此举会否进一步加剧库存的告危,郑贵臣表示乐观,“无论怎么降,我们的价格对于百姓一直是有吸引力的。”
他同时表示,国家目前对于小商小贩、不具备资质的玉米加工企业的关闭,有助于大成集团玉米收购量的继续提升。
农户惜售心理加剧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对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将关停。
这对大成集团、皓月集团等公司来说,“没有任何影响。”郑贵臣表示,吉林省内深加工企业非常多,具体数量不清楚。
由于收购价格的节节攀升,在吉林的多数地区,农民惜售情况更加严重。
2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距离长春市十多公里外的驿马村,这个有着70多户人的村子,玉米大都没有出售。
村民张振生从里屋出来,拍了拍码放在庭院内的玉米堆,说现在价格这么好,等待一段时间再说。
根据张振生的说法,驿马村绝非孤例,周边的各个村子,情况基本都如此。
记者问询来自农安、公主岭等地的收购商,他们纷纷表示,现在村里收购玉米太难,没人愿意卖。一位董姓收购商称,农安合隆镇有三分之二的玉米,还没售出。
对此,郑贵臣分析,农民还在等待价格上扬,现在农民不缺钱,他们愿意等待。另外国家有最低粮食保护价格,农民认为再跌不会跌到糟糕的状态。
知情人士称,玉米价格的居高不下,与这些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价格设置密切相关。他举例说明,前几日,某些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收购价格达到了每吨1900元。
该人士还称,这些天收购的少了,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与国家的物价调控政策相左。
加工企业推高价格?
11月16日,吉林省发改委和粮食局发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及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排查清理的紧急通知》。
排查对象为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不含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排查内容为包括辖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数量、产能、近年来玉米消耗量以及已建、在建玉米深加工项目。
吉林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谷凤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17日的时候各地就将核查清理情况报送上来,对于具体的内容,不便透露。
据了解,由于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库存不足,急需原料补充,价位高企才可维持生产现状。这也导致农民惜售心理强烈,市场胶着状态持续。
以大成集团为例,其每年的玉米消耗量为400多万吨,几近占整个吉林省玉米耗量的一半。而该集团有分公司33家,分布于吉林以及其他各省。
郑贵臣坦言,玉米深加工企业不担心玉米收购价的高与低,只要保证自己的原料充足就行,这与做玉米经营的企业不同。现在公司主要通过玉米生产赖氨酸以及糖的系列产品。
而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糖价的攀升,使得作为替代品的淀粉糖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这也促使玉米深加工企业对于原料的需要大幅增加,丰厚的加工利润让玉米深加工企业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先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