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价格洗牌正在进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10-11-03 16:08


         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价格洗牌正在进行时,中央或也在有意为之。连日来,农产品价格节节攀高,山东的花生米价格已经高至4.5元一斤,同比上涨超过25%(10月28日《山东商报》);遥遥相对的东北粳米1.3元一斤,同比上涨近三成(10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
      
      与此同时,自4月份国家接连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半载已过,房价疯涨势头貌似得到遏制。伴随着房价企稳,以及人民币购买力逐步下降,在这场价格洗牌中的房价隐性贬值值得注意。

      因为贸易壁垒和国企的垄断存在,国内农业和资源类产品与国外长期存在价差,间接引起国内不同行业之间市场激励的畸形化,结果就是,国内很大群体的农业生产者无法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购买能力,财富过度集中,使得投资属性明显的房地产行业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独大”的产业。

      以农产品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升高,有利于国内财富健康地向低收入群体转移;同时,PPI水涨船高,企业用工成本提升,刺激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随着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人民币内部贬值可以缓解外部升值压力。与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升温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刺激不同,这将是国内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有效地避免了国内财富的缩水和流失。

      针对目前市场上最关注的高房价问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无疑也是一个利好。一线城市的刚性需求,以及土地供给和开发商环节的垄断,使得房价出现实质性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国内调控政策连番出台,对房价非理性攀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购买力下降无疑带来一次房价的隐性贬值。

      实际上,对高房价的削弱,并非仅仅这种浅显易见的隐性贬值,价格洗牌的格局一旦形成,房地产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恐将被撼动,集中于此的社会财富也将随着产业多元化发展渐渐分流。

      面对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凯恩斯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格局徒变首要的是推动市场激励发生陡变。在国内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也只有刺激高收益行业的多元化,实现国内不同产业的全面发展。

      今年春节后不久,《中国经贸导刊》曾刊出全国政协常委钱克明先生的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和韩国大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5.9倍、7.2倍;大豆分别是3.5倍、6.0倍;猪肉分别是1.5倍、1.6倍。在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东京、首尔的背景下,这种价格差至今仍未得到缓解,这一现状与经济结构转型的理想落差深值得玩味。
     

    上一篇

    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2%-3% 稀土降幅更大

    下一篇

    腾讯釜底抽薪 360周鸿伟:早有准备走着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