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近期王亚伟爆出辞职消息,公募基金人才荒问题再度被推向公众视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由于基金管理经验不足,频频上马的80后基金经理业绩并不 “景气”;同时,具备多年管理经验的老基金经理却几乎流失殆尽,这也使得新生代基金经理一方面因为业绩不佳受到多方指责,另一方面却被寄予相当大的期望。
离职:从基金经理到高管
基金经理频频离职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麻烦”,由于离职的基金经理大多选择投奔私募,不免给市场留下“2万亿公募资产为私募练兵场”的口实。
Wind资讯显示,截至8月31日,今年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变动次数达到265次,其中70%以上为离职。相对于目前仅有的61家公司,500人左右的基金经理,这相当于短短半年多时间换血过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基金人士离职潮中,基金公司高管、投资总监和明星基金经理成为主角,从公募行业的大佬摇身一变成为私募行业领军。
由于公墓行业“奔私”数量激增,公募基金的人才结构渐渐出现断层隐患。根据相关统计,现任376名基金经理中,有约22%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不足一年;约24%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一年到两年之间。也就是说,在基金经理岗位上的时间不足两年的经理约占近一半。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基金公司品牌效应降低,成为公募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局。北京一位基金人士告诉记者,人才荒已经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基金行业制度建设上的一些弱点,如何通过制度改善挽留住基金经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业年限与业绩正相关
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过短之所以引发市场的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不足,限制了基金业绩的提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和从业时间长短有关,从业时间长的基金经理,业绩一般要好于刚出道的基金经理。
统计数据显示,从近一年的业绩看,偏股型基金后10名的基金中,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不足2年,而在偏股型基金前10名的基金中,任职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为4.92年,这一数字是排名后10名基金经理的两倍。
随着基民投资用脚投票,公募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成为基民选择投资品种主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数十人的投研系统中,已经有多名80后的身影,一定程度上,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命运决定了公募行业的命运。
统计数据显示,万家基金的吴印和邹昱、宝盈基金的温胜普、银河基金的张矛、融通基金的张敏、易方达基金的张胜记、富国基金的李晓铭、大成基金的倪明、博时基金的皮敏、汇添富基金的齐东超等10名“80后”基金经理掌管超过500亿规模的基金资产。
“目前80后基金经理已经不少了,只是有些还没有公布年龄。”一位基金经理透露。该人士同时指出,虽然资历尚浅,不过从2005年至今的熊牛转换,让这些年轻人积累了不少市场经验。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