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盖茨和巴菲特专访:中国之行并非劝人们捐赠

    新华网 2010-09-14 14:17

      即将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14日以亲笔信的形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他们在信中指出,此次访华意在与中国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

      他们表示,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这是盖茨和巴菲特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公开阐述中国之行的目的。他们在亲笔信中说:“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盖茨和巴菲特在信中明确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此前,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一项名为“财富捐赠承诺”的倡议,号召美国富豪将自己的一半财富捐献出来,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的支持。因此,当二人宣布将于本月末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邀请50名中国富豪参加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聚会的主题将是“劝捐”。

      对此,盖茨和巴菲特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亲笔信中说,“‘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盖茨和巴菲特说,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还同时强调,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中国富豪慈善面面观

      昨天上午,爱国者总裁冯军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公开表示,“自愿在活着的时候,将个人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成为中国“裸捐”第二人。

      据了解,自8月9日起,冯军坚持每天发一条感恩微博。在截至到目前的33条感恩微博中,冯军感谢的人既包括自己的母亲,启蒙老师,也包括他的同事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条“裸捐”宣言,就是第33条感恩微博:“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和祖国,我冯军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铺着最爱的中国的五星红旗,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5日发表公开信表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全部财产。

      陈光标在这封写给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公开信里说:“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尔·盖茨先生邀请在北京进行私人会晤,就慈善事业进行了亲切交流。这次又应你们共同邀请再商慈善事业,感到非常愉快和高兴。今天,当你们来到以‘勤劳、智慧、善良’闻名于世的中国时,我在此郑重宣布,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对于多位美国富豪宣称将捐出一半身家作慈善用途,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透露,名下的基金会在过去30年,共捐出超过100亿元,单在2008至2010年间,已捐出超过52亿元;另外,长实、和黄合共捐出2亿多元。他表示,未来十年,基金会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金,将高于他在过去30年的捐献。

      李嘉诚形容,慈善基金是他最富有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没有负债,可以随时拿钱。就现在滚存的基金数额,差不多等如他三分之一财产,即由他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累积的财产,都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

      两位世界级富豪,比尔·盖茨、巴菲特将于9月29日来到中国,并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因为二人在美国劝募成绩斐然,此次盖茨与巴菲特的中国之行,也被蒙上了“劝说中国富豪参与慈善募捐”的面纱。

      9月2日,在某慈善论坛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区主任叶雷首次回应称,“盖茨和巴菲特最初的本意只是在他们访华办理其他事务期间,组织一次与慈善事业相关的聚会,并没有打算要说服中国富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

      日前,SOHO中国CEO张欣在微博上透露,已经收到了邀请。“我在媒体上看到他们来中国要说服中国人慈善捐款,美国的慈善事业做得很成熟,而盖茨做的是更上一层楼,我们才刚起步,要学习的很多。”张欣说,她将和巴菲特、盖茨在9月29日见面探讨慈善问题。

      “其实对于很多浙商来说,钱多到一定的程度,这些钱就不是自己的,它应该是社会的,要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综合收益。”在宗庆后(博客)看来,他要坚持的,就是把娃哈哈做成世界一流的大品牌。“让更多的人因为娃哈哈的存在而生活无忧,这样才是大善。”

      另外,记者致电了5位身家至少上亿的浙江企业家,了解他们对“巴比晚宴”消息的看法,及有没有听说哪些浙商接到了邀请?有3位对此事表示不愿表态,而另外两位只表示对此保持关注态度,他们都表示自己平时会有慈善捐助行为。

      而就在众多负面消息中,据说只有SOHO中国的张欣女士和南京黄埔的陈光标先生,公开表态,欣然接受邀请,将去赴宴。

      而在婉拒不能前往参加慈善晚宴的富人当中,只有大陆新首富宗庆后先生毫不隐晦地谈了自己不能参加慈善晚宴的真实情况。他明确说:“我已经拒绝了,因为我要参加福布斯CEO大会,时间正好冲突了。你们不要误会啊,我可不是怕被劝捐,我只是没时间。”同时,宗庆后还说,他想捐不用劝也会捐,不想捐谁劝也没用,但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

      透视中国的“慈善之难”

      善款使用这个话题,不只是对富人阶层来说,对全中国愿意投身慈善事业的人们都是一种信心上的考验。

      “逼捐”令人无法接受

      慈善之所以称得上慈善,是源于捐赠者自身的主观意愿。这是对自我财富与自身价值一种较高程度的实现,是个人对其生活社会的高等级回馈。然而通过非富群体的“道德勒索”实现的捐助是不合理的“杀富济贫”,其本质是反慈善精神的一种“泄愤”行为。

      “荫庇子孙”的传统心理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富豪们之所以愿意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女(当然不仅仅是富豪阶层),往往是他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不足,对未来无法把握。这样,留给子女的财富就成为对子女的一种有效保障和安慰。他们未必不知道过多的财富容易使子女丧失奋斗的动力,但两害相权,财富的保障往往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能看到每年富豪排行榜的变化,我们能看到一些垄断大企业每年的利润率或者某些行业的暴利,但我们很少能看到每年的慈善排行榜,看看究竟有哪几个富豪、哪几个企业进行了慈善捐助,我们的社会很多人还在为“被捐款”而心生怨讳。那么,捐款真的就那么难吗?而捐款的代价能降低一点吗?

      而从法律制度层面来看,眼下盖茨、巴菲特所倡导的“捐出一半以上的遗产用来做慈善”,在中国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压力予以促进。美国在遗产税制度上的严苛条例,使得部分富豪愿意通过捐出一半以上的财产,既享有更好社会声誉,又达到合理避税目的。而目前中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其法律制定仍在草案阶段,对促进国内富豪捐出遗产的行为并无强制力。

      “目前中国富人做慈善的方式确实比较单一,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慈善方式、路径仍有待完善、提高。慈善不仅是捐钱捐物,企业、富豪等应不断创新慈善方式,提供更多项目、服务参与慈善。”张颐武说。

      专家指出,这都是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毕竟与西方国家长达百年的慈善事业相比,中国如今只能算刚刚起步。政府、富豪以及普通百姓对慈善都还有个逐步认知、参与的过程,不能太过急功近利。同时,中国也应不断学习、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慈善经验与制度,不断提高。
     

    上一篇

    盖茨、巴菲特亲笔信:中国之行并非“劝捐”

    下一篇

    加息/升值两大预期博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