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创业板将集中发审

    证券日报 2010-09-14 08:29

    创业板批量发审是“常态安排” 总体融资规模小不会冲击市场

     

       昨晚,中国证监会预披露了第一批7家创业板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并将于17日召开发审会。据悉,首次发审会此后数天将持续集中安排发审会,具体安排主要根据后续几天企业反馈意见的回复情况和讨论情况。

      “集中发审、批量发行”,或许被理解为供给压力加大,甚至被说成是“洪水猛兽”来了。但笔者认为,创业板“集中发审、批量发行”还是应该与其发行申请材料递交的集中性有关,各方没必要高估其压力,根本没必要谈“批量发行”而“色变”。

      第一个方面是融资量不大。证监会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经受理申请的149家创业板企业共拟融资336亿元。在这149家企业当中,募集资金量最大的为8.25亿元,最小的为0.85亿元,其余企业平均募集资金量为2.27亿元,仅为目前中小板企业首发平均募集资金量的60%。这与融资额动则几百亿元的大盘股相比,更是“如九牛之一毛”。

      而从发行前股本和平均首发股份数来看,149家已受理企业发行前股本总额为114.6亿股,股本最大的为4.58亿股,最小的为0.25亿股,其余147家发行前平均股本为0.747亿股,为目前中小板发行前平均股份数的73%(以中小板293家上市企业计,下同,平均股本为1.02亿股)。拟发行股份总额为36.29亿股,发行量最大为1亿股,最小为0.085亿股,其余147家平均拟发行股份约0.24亿股,为目前中小板企业平均首发股份数的70%(中小板为0.34亿股)。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不难发现,拟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企业的融资额发行股本和发行规模都很小,对主板市场资金面基本的影响显然是有限的。

      第二个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创业板市场的形成要求有多家企业同时挂牌。只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挂牌交易,才能称之为一个板块。而集中发行显然有助于板块的形成。

      第三个方面,集中发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票上市首日遭爆炒的局面的形成。

      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票的供不应求。我国股市历来有“新股不败”的心理,投资者往往投入很多资金去“打新”。如果经常有大量的新股申购的话,肯定会分流部分“炒新”资金,从而直接抑制新股炒作。而创业板计划“批量发行”,显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本轮IPO重启以来,已经出现过多次四只新股新股在中小板股票“打包上市”的局面。这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模拟创业板,测试市场的抗压能力,为创业板的推出做准备”。

      从“打包上市”后的运行情况来看,前期盛行的新股“爆炒”风出现了明显降温。如8月21日在深交所一同挂牌的光迅科技、新世纪、天润曲轴、博深工具四只新股,当日走势波澜不惊,涨幅均未超过100%,四只股票的换手率也均未超过70%。

      等了十年,创业板终于来了,虽然她将以“批量发行”的方式与大家见面,但大家完全没必要有恐慌心理。因为其平均发行量、平均融资额并不大,即使发10家、100家也算不上太大,想必对市场的影响也肯定是有限。

      日前,商务部依照我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据介绍,商务部近期收到国内产业申请,反映上述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上一篇

    证监会首开泄露内幕信息罚单

    下一篇

    成飞集成:五度查异动 再发澄清公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