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和巴菲特并没有打算要说服中国富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
每经记者 李娇凤 发自北京
“客人的名单和人数我们承诺保密,就一定不会公开。”昨天 (9月6日),当记者问及受邀的中国富豪名单时,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媒体负责人张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近日,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两位顶级富豪的中国之行成了媒体焦点,当得知他们还会邀请50~60位中国富豪出席一个 “慈善晚宴”时,“哪些富豪会出席”引发公众热议。
张璟证实,巴菲特与盖茨将于9月29日举办一个以慈善为主题的聚会。届时,将会有几十位贵宾应邀出席,“是私人聚会,所以不会有媒体所说的劝捐。”
与会名单不公布
张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不公开(名单),但如果客人选择公开,那是客人的权利。”
目前,公开表示接到邀请的只有SOHO中国首席执行长张欣以及潘石屹,夫妇二人的响应被网友戏称为“妇唱夫和”。张欣是第一个公开宣布接到邀请函的人。8月30日,张欣在其新浪微博上透露,已经收到了盖茨和巴菲特发来的邀请函。
此外,“中国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也在公司网站上致信盖茨和巴菲特,表示将“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为“巴比”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私人聚会不劝捐
张璟还澄清,此次会面的主题并非媒体宣称的要劝捐过半财产,而仅是一场慈善主题宴会。
“作为在华行程的一部分,他们将于9月29日举办一个以慈善为主题的私人聚会。届时,将会有几十位贵宾应邀出席。”张璟说,“盖茨和巴菲特先生热切地期望值此契机,与中国各位有识之士探讨如何有效地发挥慈善的力量。他们希望借鉴中国的慈善经验,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慈善实践心得。”
9月2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区主任叶雷首次回应《每日经济新闻》称,“盖茨和巴菲特并没有打算要说服中国富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但这依然没有平息众人的猜测。
张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届时如果盖茨和巴菲特发来亲笔信,就会马上公开,说明此次活动只为结交朋友、寻找伙伴,不会给中国富豪们带来捐献上的压力。
多种原因“阻碍”捐赠
张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几天确实有很多媒体记者询问中国富豪怕被劝捐而拒绝参加聚会的问题。但是,他强调,媒体的报道存在误解。“据我了解的情况,我没有听说谁怕劝捐而不来,(大多数情况是)有些受邀富豪因不在国内或有其他事情而无法赴约。”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积极响应的人是值得赞扬的,特别是陈光标。由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劝募跟他预定的主张和策略是一样的,将能实现他多年来追求的理想,他本来也想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不捐的人可能有他的难言之隐吧。”钟宏武说。
“对那种不响应的企业家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他不响应这样的活动。”钟宏武说,“有些人不喜欢高调做公益,参加这个活动,相当于把自己公之于众了。中国有很多富豪本身就不喜欢受人关注,比较低调。”
钟宏武还分析,有些企业是在参与公益事业,但企业做公益有一个“百分之一原则”,就是把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一拿来投入公益,但如果做公益需要至少拿出百分之五十,超过了上述原则,也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可能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钟宏武指出,中国企业的组织模式不像西方的契约主义,产权比较清晰;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关系文化”,财富的支配权阻碍了慈善行为。比如,很多企业都是家族式的,企业家无法独自支配家族的财产。
钟宏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此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原因。它启发人们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财富的归属。他说,过去富人的财产都是直接传给下一代,讲究的是子承父业,但真正做得好的屈指可数。而盖茨与巴菲特的财富捐赠承诺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在中国,财富是否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或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