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筹还躺在地上,市场就算跌又能跌到哪里去?虽然9月份的“锂由”可能讲不通,但市场大可以挖掘“十二五”规划受益股,从而造出些概念。
每经记者 赵笛
蓝筹,蓝筹,让人愁白了头。银行、石油、中人寿,连绵下跌无绝休。
8月丹桂,香透了题材股,却不肯分一点给蓝筹股。
9月麦穗,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小限”的落袋为安,是蓝筹股的补涨契机,抑或是遮羞布扯下后的无奈?
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横盘整理一个多月的大盘,会选择向上还是向下?
多头大可以这么想:大蓝筹还躺在地上,市场就算跌又能跌到哪里去?虽然9月份的“锂由”可能讲不通,但市场大可以挖掘“十二五”规划受益股,从而造出些概念。
空头也可以这么说:如今“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农产品炒作方式已经被移植到了题材股炒作上,交易所势必会出重拳打击。在海外市场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阶段性下行、蓝筹股一蹶不振的情况下,2700点靠什么突破?
市场现状
中小盘股疯狂 蓝筹哑火
如今,还去思考如何给这样一波行情定位有些事后诸葛,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的“修复性行情”悄然接近尾声。
目前,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担忧中小盘股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是估值过高。中投证券认为,7月以来中小板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逐步升至6月11日以来的高点,而且绝对估值也达到了今年4月的高点。在盈利预期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中小板后续估值进一步拓展存在瓶颈,2700点预计将成为中小板强势行情的分水岭,整体来看中短期强势难续。
第二宗罪是产业资本开始“割麦子”。如今,中小板和创业板次新股的高管们,正上演着辞职接力,其目的就是为了减持限售股。一旦这个多米诺骨牌开始运作,中小盘股的调整压力,以及整个市场人气将受到极为严重负面影响。
第三宗罪是盲目炒作大有一种“上帝要让人死亡,必先使其疯狂”的感觉。目前,市场对于高成长性个股的追逐已经再度陷入一种投机状态,成飞集成(002190,前收盘价47.74元)、西藏城投(600773,收盘价17.55元)等妖股已经严重脱离价值本身。
对此,机构普遍认为这轮以中小盘股为首的修复性行情接近尾声。
从中小板指数创出新高的情况看,最近一年中,中小板共出现过三次大级别反弹,分别出现在2010年1月、2~4月、7月2日至今,持续时间分别为19天、41天、44天,涨幅分别为13%、18%、30.5%。无论从频率还是涨幅看,本轮中小板的表现已经刷新历史。东海证券分析师鲍庆指出,本轮中小板反弹至今获利盘回吐将导致中小板累积风险的释放,估值将出现收缩。
从市盈率水平看,998点和1664点分别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水平分别是25.1倍和26.1倍,与历史底部相当接近;上证指数2008年以来历次反弹的高点,如2008年5月的3786点、2009年8月的3478点、2009年11月的3361点,2010年4月的3182点,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中值分别为46.1倍、45.9倍、43.2倍和45.5倍,与历史顶部估值正好吻合。
而以8月31日收盘2638点计算,假设下半年盈利与上半年水平持平,市场对应2010年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了44倍。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则认为,目前市场的实际估值水平再次达到了2008年以来各轮反弹行情的顶部。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之前市场一直有声音在说的估值修复行情,看来已经要进入尾声了。
市场矛盾
补涨是蓝筹的矛 估值是蓝筹的盾
7月2日以来的上涨与以往的超跌反弹相似,小盘股和题材股一马当先,权重股、蓝筹股走势羸弱。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7月2日~9月2日,涨幅前五名的板块依次是稀土永磁、西藏板块、锂电池、汽车制造和青海板块,涨幅均超过40%,其中稀土永磁板块的涨幅达到近60%。除此之外,中小300P指数涨幅也达到约30%。
相对应的,期间涨幅垫底的超大盘、上证50、央企50的区间涨幅仅有7.53%、10.72%、13.38%。
如果说7月份的行情属于普涨,8月份的市场分化则显示出蓝筹股的疲态。在锂电池板块持续高歌猛进时,超大盘、上证50、巨潮地产、央企50板块竟然出现下跌,超大盘指数跌幅1.82%。
由于先于大盘调整了近一个月,摆在金融、煤炭、石油等蓝筹股面前的最大利好就是有了补涨的需求。近段时间,部分二线蓝筹股已经率先启动。比如说拥有核电业务的二重重装 (601268,收盘价10.29元)、中国一重(601106,收盘价5.37元),拥有央企整合预期的葛洲坝(600068,收盘价10.10元)、五矿发展(600058,收盘价18.27元)等个股都出现连续拉升。
对此,东海证券分析师鲍庆认为,9月市场将逐渐呈现风格的转化,这种风格的转化将导致市场出现震荡调整的格局,在中小板风险释放的过程中,权重股将起到支撑指数的作用,而随着中小板风险释放的结束,权重股的估值回归将推动指数向上。
中原证券分析师李俊指出,虽然被市场低估的蓝筹股品种市值相对较大,成长性不够,投机资金并不怎么青睐,但随着小盘股风险的释放,蓝筹股的安全边际越发显现。从操作角度来看,短线的机会在于阶段性反弹,银行、钢铁、保险、石油石化等蓝筹品种值得期待。
与中小盘股连续上涨所积累的风险不同,连续下跌的蓝筹股拥有更为合理的估值。
以蓝筹股中最具代表的银行股为例,东方证券金融衍生品首席分析师高子剑认为,银行股面临四大方面的价值低估。
首先,AH股比价方面,目前A股平均价格水平已经与H股基本接轨,但除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3.35元)外的7家银行股,H股相对于A股的溢价率均处于历史最大值附近,可见A股的银行股被低估。
其次,在过去10年里,银行股的PE估值水平是32.5倍,PB估值水平是4.35倍,而目前银行股的PE估值水平是11.78倍,PB估值水平是2.12。目前的PE估值水平只有平均值的1/3,PB估值水平只有平均值的1/2,处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再次,从2008年11月4日大盘出现反弹以来,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达到57.06%,上证A股指数成分股的PE值上涨43.57%,PB值上涨25.35%,全部A股的PE值上涨64.06%,PB值上涨42.25%,而银行股的PE值不升反降,下跌幅度达到13%,PB值涨幅也仅为3.88%,远逊于大盘。如果银行股的估值水平能够跟上A股整体估值的脚步,那么目前正是投资银行股的机会。
最后,目前的银行股与上证A股指数成分股的PE比值是历史均值水平的70%,而银行股与上证A股指数成分股的PB比值仅为历史均值水平的64%。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来看,银行股的相对估值都处于历史最低点附近。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伟俊指出,中小板、创业板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与A股市场整体业绩增速相近,这可能会成为机构降低中小盘股配置的一个因素。此外,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公布完毕后,分析师将会逐渐上调盈利预测,也会激励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在银行等大市值、低估值行业的资产配置。由于目前小盘股和大盘股的估值差距较大,不排除市场可能会快速进行估值修正,阶段性地出现“二八”现象。
市场隐忧
流动性是蓝筹行情的隐忧
然而,蓝筹股是否会迎来一轮行情,并不是盾和矛,孰坚孰利的问题。就像再锋利的矛,也无法在婴儿手中刺穿最薄的盾一样。而决定蓝筹股行情的因素还要看流动性。
从流通市值的角度看,2009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收报3277点,A股流通市值为149175亿元。今年8月27日,上证综指收报2610点,A股流通市值为144230亿元。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0.35%,而流通市值仅损失3.31%。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指出,这充分表明,新股加速发行、各类再融资、大小非解禁股对流动性有极强的吸纳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上市公司业绩同比有不错的增长,但A股估值水平持续走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从解禁和融资的压力看,截至8月28日,今年以来A股募集资金已达5712亿元,超过2009年的5115亿元。目前新股发行已提高到每周8家,余下的4个月里,还将迎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再融资。此外,年内余下的4个月解禁市值合计30934亿元,9~12月解禁市值分别为2453亿元、4171亿元、18722亿元、5587亿元。A股资金面将承受巨大的压力。9月解禁2453亿元环比上升55%。从今年5月开始,A股市场的月度解禁额持续在2000亿元下方低位徘徊。
国都证券分析师张翔认为,在盈利前景不确定、政策风险依然较大、流动性难有改善的背景下,市场风格向大盘股的切换,存在较大难度,大盘周期股持续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展望
蓝筹行情取决于银行股
如果指数不想因估值修复性行情到头而终结,蓝筹股必须担此重任。而蓝筹股中占权重比例最大的银行股能否走强至关重要。
目前,整个金融股均处于连续下跌的走势中,要想快速扭转下降通道绝非易事。
目前,多家银行股在60日均线附近徘徊,其方向选择对市场构成重大影响。那么,银行股是向上还是向下?
谨慎的分析师如银河证券分析师叶云燕指出,目前困扰银行股的敏感因素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可能会延续回落的态势,增加市场对未来宏观经济的担忧;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最终的处置办法尚无法出台,仍处于各方博弈期,不排除再度出现利空传闻;三是9月份是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敏感时间窗口。她认为,9月份银行股估值提升的空间仍然不大。
乐观的分析师如东方证券高子剑指出,过去10年里,银行股的估值水平相比大盘市盈率低于75%的情况一共出现过3次,随后的一个月银行股都出现上涨。而且银行股和大盘的市盈率比值越低,后面一个月银行股的上涨幅度就越大。另外,历史经验表明,在市场上涨阶段,采掘、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房地产等行业表现要好于指数。而这4个行业在板块轮动的启动时间上又领先银行股。这4个领头板块的市盈率都在本轮反弹中明显提升,而且高于银行股,而银行股的市盈率却按兵不动,所以银行板块有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升估值。
建议关注流通盘较小,弹性更大的个股如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