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观点提要

    2010-07-30 04:37
      民营企业本身是弱势群体,人们寄希望于民营企业改良中国的商业生态,提高市场效率,但一再披露的民企与地方官场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示,民企业者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实业家转身为资本家,从市场人士转变为能量巨大的官商人士,生存环境与品性同时劣质化,对于起码的价值观欠缺最起码的尊重。  公众已经看到过有地方政府专门开会并发布“会议纪要”,力挺被上级环保部门勒令关停的排污企业开工;也见过地方领导动用公检法的力量,替严重违法的明星企业保驾护航和遮羞护短。地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某些政府已经成为企业的“保护伞”,当地警察沦为企业“家丁”就是理所当然了。

            公权力机关对于记者、公民以“诽谤罪”、“损害公司商业信誉罪”等立案追究前,应该由公权力机关的上级单位对报道和举报所涉及的事实进行立案调查或者侦查,并且,为了体现公正性,这种立案也必须由异地的司法机关来进行。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对于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公民进行转载不负任何责任。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新闻监督对于推动工作的积极意义,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媒体履行新闻监督职责的环境不容乐观,阻挠记者正当采访甚至殴打记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荒唐事件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企图用公权力压制新闻监督,暴露的是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社科院专家:我国城镇化率虚高10个百分点

    下一篇

    “转帖”财务总监幕后老板曾为凯恩系合作伙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