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桥镇上,许多服装店铺挂出“跳楼价”、“大出血”、“亏本卖还债”等广告,清仓出售时下流行的服饰。
一位当地居民说,黄桥镇街上穿金戴银的人变少了,以往随处可见的名牌轿车也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三轮车、电瓶车和自行车。
昨日(7月27日)晚6时许,在东进东路一家理发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目睹到一批讨债的人,他们找店主要钱,无奈店主早已躲到外地,只有一两个服务员来打圆场。这时,隔壁的茶叶店也来了一批要钱的人。
记者又辗转来到当地一位会头——张阿姨家里,只见张阿姨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逢人便说“我完了”。张阿姨的老公和儿子在当地开了一家“渔具专卖店”,家门口来了一帮讨债的人。
张阿姨的儿子称,“以前只知道母亲打会,并不知道她陷得这么深,现在每天都有20多人来家里要钱,最多的一个欠了40多万,少的也有两三万,我现在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只能卖门面房还债。”
更让他们着急的是,张阿姨从来没有记账的意识,再加上年纪大,记忆力下降,别人欠她的钱也回忆不清楚。“账目太乱了,她自己也分不清楚,打会对我们家庭来讲,已经成了无底洞。”
在另一名会头那里,记者看到,他的标会几年来累积了数尺高的账本,在会计专用的记账本中,记满了密密麻麻的会计账目。他介绍说,里面涉及3年来数百个黄桥居民的账目表,每个会员处还有一本小的记账本。
在某房产中介处,一名姓陆的会头正急着低价转让自己的门面房,称因为标会资金周转不灵,不想失信于会员,故出售门面房一套,另有豪华轿车打5折出售。
参与标会的老刘提供的记录本显示,2009年2月5日至2010年7月15日,老刘共参加了4个标会,每个会的标金为100元,总人数为165人。每月5日、15日、25日中午12点,老刘都要如约到会头家集合“竞标”。
“按惯例,7月25日还应该交一次会钱。但7月15日出事后,会头至今也没来收钱了,电话也打不通。”老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