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30日)是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必须把存贷比的“跷跷板”拉回到75%以下的最后大限。而从今年3月开始,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银行的存贷比在6月底达到75%的监管要求,否则将招致监管惩罚。如今大限已至,各银行能否完成达标任务,其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是否已经进入“安全地带”再度引发市场聚焦。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监管压力下使存贷比及格并不难,更何况,为了摆脱监管层的惩罚以及保证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各家银行在几个月的过渡时间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使其改善。
监管红线下避雷区
今年一季报显示,民生、兴业、中信、招行(600036)、浦发、深发展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5%的监管标准,其中民生银行(600016)、兴业银行(601166)的存贷比更是超过了80%。
6月24日,财政部、央行进行了第六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300亿元被一抢而空,利率高达4.20%,银行不惜代价降低存贷比,以便在6月30号大限来临之际顺利达标。
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各银行平均存贷比为61.1%,处于监管红线之下。然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却不符合监管标准,今年3月末平均存贷比为77.54%,超过监管标准2.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5月末,9家较大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平均贷存比约为77%,其中两家股份银行已达到低于75%的监管标准,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也已回到80%以下。
民生银行融资办公室主任刘敏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则表示,该行的存贷比已经达到监管层低于75%的要求。他指出,从一季度存贷比数据的披露到现在,已经经历三个月的过渡期,再加上有银监会贷存比限时达标的要求,该行的存贷比指标持续改善,目前已经达标。
存贷比及格背后
上述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不断趋严,同时流动性趋于收紧的大前提下,监管层要求存贷比达到75%以下的要求,使得银行业展开了存款总动员,以便满足监管要求,使得存贷比能“及格”。
《每日经济新闻》众记者曾在今年5月对北京、深圳、上海地区各股份制银行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各家银行虽未表现出吸收存款的迫切情绪,但各行对于存款客户的 “礼包”花样百出,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吸储”积极性明显高涨。
在存贷比大限临近之际,提前还贷也成了揽储新招。有报道称重庆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将提前还贷最低金额从之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并取消了提前还贷预约制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这一揽储新招对上海部分中资银行做了摸底调查。
记者以已还贷3年的客户身份致电多家沪上某中资银行,发现多数银行的提前还贷制度并未发生变化,但亦有少数银行提前还贷的门槛悄然下降。
民生银行某支行个贷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客户有提前还贷的需求,无需预约,只要提前一天与其联系即可。当记者问及提前还贷的最低额度时,该工作人员称,1万元以上即可,且5个工作日内将还款打入账户。此外,该行工作人员并未询问记者是否已还贷1年以上。
有专家观点认为,目前的存贷比不能达到监管部门要求,其实只是部分中小银行,就整个系统而言存贷比指标比较正常。要求6月底前主要商业银行存贷比达到75%,应该是针对某些资本不够雄厚的中小银行做出的安全提示。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削减资产、出售部分贷款等方式折现,从而达到存贷比要求。就目前而言,达到75%的目标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