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威廉姆森:金融危机主因是监管不力

    2010-06-29 03:26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威廉姆森的主题演讲中,金融危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如何对待大型银行,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始作俑者——大型银行,与其将它们分解,大而化小,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还不如引进一系列新的监管机制,因为本次金融危机的主因是监管不力。

    本次危机缘于监管不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避免重蹈覆辙,不少专家建议,将本次危机的制造者大型银行进行分解,化整为零,以减弱其“兴风作浪”的能力。

            威廉姆森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的建议是,需以监管的办法,逼迫企业“从善”。因为这场危机的主因是监管失灵,并不是雷曼等银行太大。监管机构由于不具备自我批评的能力,其发展步伐无法跟上被监管者,从而无法更好地监管,只能在事后做些亡羊补牢的工作。他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曾有一位名叫布朗的女士建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希望他们着手研究衍生品领域的相关问题,以防范风险。然而,这个建议未被采纳,否则,2008年金融危机可能就不会发生。

    最大的监管对象是自己

    既然监管才是问题的根本,那么如何监管?监管什么?

            威廉姆森指出,现实中,监管者的有些监管工作,可能只为了满足民意。此外,在实践层面,监管者有一种被俘获的倾向。因为被监管者如银行业,不断地向监管者灌输他们自己的一些看法。久而久之,监管者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监管理念。这种调整不是出于监管目的,而是对被监管者的同情。

            “同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个人所从事行业的转换。就像时下中国的一些人,一会儿在政府工作,当监管者,一会儿又被调到某个具体的国企,当被监管者。考虑到自己将来可能会到国企工作,监管者就可能不自觉地实施保护性的监管。

            因此,威廉姆森指出,监管应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机制设计是否有失误,是不是保护主义的监管?其次,监管者是否会被被监管者俘获?应从机制设计上,减少监管者被他人重金收买的可能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近期仍将走低

    下一篇

    美股微幅波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