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马涤明:通货膨胀不是“报”出来的

    2010-06-09 03:28
    马涤明

            一场CPI“保3”攻坚战,正在不同的“战场”全面打响。发改委表态称,对于可能误导社会预期、引发群众抢购、影响市场价格稳定的不实报道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将立即澄清。另据报道,从上周五至6日,国家发改委四天三次辟谣,加强了对舆论的监测力度。

            对不实报道必须要管一管,然而我认为,CPI“保3”攻坚战的重点不应放在应对“不实报道”上。消费品价格的涨落规律不同于资产性产品,市场预期对后市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不管如何引导预期,它该涨还是会涨;如果不具备涨价条件,预期即使可能引发短期的抢购,却不可能推动价格的真正上涨。那么,与其对“不实报道”如临大敌,不如认真研究一下可能导致消费品涨价的因素是否存在,存在多少。

            发改委负责人称,“下半年CPI涨幅达到7%”的判断没有事实根据。这样的话我们最愿意听,我们从不希望任何有关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专家预测到头来变成事实。然而从历史经验看,情况却总是事与愿违者多:一方面是官方不厌其烦地发布类似  “涨价或通胀没有依据”的安民告示,另方面是那些涨价的预测多被不幸言中。数数我们口袋里的钱,再算算还能不能买得到去年、前年那么多的东西,事实究竟如何?就不再需要专家和政府部门替我们作“权威”解读了。

            消费品价格由成本和社会购买力决定,成本提高了,价格肯定要涨。那么,目前的消费品基本成本情况又是怎样一种形势或趋势呢?就在几天前,发改委的通知说,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将提价24.9%,理由是“燃气产品与其他可替代能源比价不合理”。也就是说,燃气产品的提价源于相关产品价格要联动之故,别的涨了,其他的不涨就不合理。那么,联动影响下,燃气涨价的波及力还有多大,能否成为物价与通胀的一个影响因素?值得研究。而燃气涨价将直接增加消费品生产成本,则是毋庸置疑的。而可能涨价或者发改委也将同意涨价的垄断性产品,恐怕就不只有天然气了。

            其实,有些垄断性产品本可以不涨价的,只因不愿拒绝类似“逼宫”之闹。可是这边一涨,对相关产品必然产生联动,那么,消费品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出现的一定程度联涨也就不可避免;而一定程度的联涨又将产生市场因素上的波及力,那么涨价与通胀岂不就成为一种趋势?至于是专家预测的“7%”,还是低于这个幅度,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必要过于较真。只是搞不明白,这个时候,发改委最需要做好的,究竟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垄断性产品涨价带来的联动效应,还是对“不实报道”的“零容忍”?

            实际上,不管怎么说都否认不了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消费品价格的涨与不涨,肯定不是“不实报道”给“报”出来的。在我看来,目前发改委更应对  “蒜你狠”、“豆你玩”等价格操纵行为“零容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今日交易提示

    下一篇

    iPhone4、iPad或9月内地上市运营商“苹果抢夺”战升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