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葛翠翠 发自北京
与整个保险行业的迅猛增长相比,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显得不温不火,甚至略有回落,不少专业性健康保险公司更是艰难求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资健康险公司中,还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方面,健康险似乎已由当初的“香饽饽”沦为“鸡肋”,但另一方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社会老龄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健康险的机会。而且,在中资健康险不景气的同时,外资健康险公司却欲在华分一杯羹。
健康险期待盈利突破
以规模而言,健康险是各险种中的“小弟”。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共计573.98亿元,占原保费收入总额的5.15%和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95%。而在今年1~4月,健康险保费收入236.07亿元,占原保费收入总额的4.17%和人身险保费收入的5.47%。
在保费收入占比较低的同时,健康险的赔付支出占比也相对较高。2010年1~4月,健康险赔付支出为81.20亿元,在人身险479.89亿元的赔付支出中占比16.92%。
保费收入低、赔付支出高,这就是健康险盈利方面最明显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国内健康险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缺乏专营政策。某公司健康险相关负责人指出,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而在其他国家,通常只有专业健康险公司才能销售健康险产品。目前,中国健康险由寿险、财险和专业健康险公司共同经营。业内人士称,很多经营健康险的寿险公司采取低费率竞争策略,用其他险种的利润补贴健康险,导致健康险业务无法真实反映成本,这一现状制约了健康险盈利的实现。
专业健康险“损兵折将”
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而言,形势则更为严峻。
2010年3月,中融人寿保险公司成立,这意味着2004年获批筹建的首批也是唯一一批专业健康险公司只剩下了4家。
中融人寿的前身是正华保险,2004年获保监会批复设立,后更名为长青健康险,但之后迟迟未有开业,而一朝开业竟转身为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这一选择或许说明,相对健康险的难以耕耘,寿险市场的迅速壮大显然更具魅力。
另一家健康险公司瑞福德则遭受了易主、重组和更名的命运。2009年,瑞福德健康险被监管机构指出存在提供虚假报告和报表、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公司章程、未经批准擅自任命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规定运用资金、违反规定异地展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之后被安邦财险接手重组,更名为和谐健康险。根据保监会数据,从2006年成立到2009年,其年保费分别为0.53亿元、0.16亿元、2.42亿元和0.27亿元,保费总收入不超过4亿元。
事实上,专业健康险的前景曾被寄予厚望。2002年底,中国保监会颁布 《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鼓励保险公司推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2004年中国保监会批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阳光健康(后更名为瑞福德健康)、正华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筹建,2005年4月8日,人保健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专业健康险公司在经营上还未真正“专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钟明指出,专业健康险公司实现专业化运作,需具备三大要素,即产品开发和销售成本管理、费率制订的精算基础,以及对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但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还显得稚嫩。
此外,投保人的消费习惯也是专业健康险推广的一个障碍。一位专业健康险公司营销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健康险在寿险公司通常被作为附加险销售,出于“保本”的考虑,投保人在消费型和返还型的保险产品中往往更倾向于后者,和普通寿险公司相比,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产品和渠道上也并不具备优势。
不过,和专业健康险公司相比,有集团背景支撑的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则有着良好的生存境况。根据保监会数据,2010年1~4月,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425779.9万元,其中人保健康收入415919.48万元,占比达97.68%,几成垄断。而平安健康尽管业绩平平,但其于去年底引入了南非最大的健康保险提供商Discovery,依托集团力量,或可待机而动。
外资健康险伺机而动
但中资专业健康险的不景气并未使外资知难而退,相反,外资健康险公司意欲分羹的想法仍然明显。
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健康险公司包括德国DKV、英国保柏(BUPA)、Discovery、美国维朋等,其中,DKV已与人保健康建立合作关系,Discovery也已与平安健康合作。
而保柏和维朋均传出正在寻找中资合作伙伴的消息。根据监管规定,外资向监管部门提交合资健康险公司牌照须满足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满两年的要求。目前,英国保柏和美国维朋均已度过了两年的等候期。
国外健康险的乐观或许来源于中国健康险市场的潜力。在西方成熟市场,商业健康险占行业保费的比例可以达到30%,而根据保监会数据,2009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占原保费总收入的比例只有6.94%,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而2009年的“新医改”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和定位,这对于国外健康险公司及健康险第三方管理公司都颇具吸引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