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A股六月:纠结的基本面下纠结的市场

    2010-05-29 01:39

    下周将进入6月的交易期,6月股市会和季节一起,进入盛夏吗?我们来听听每日经济新闻研究院院长李伟先生的看法。

    每经记者  李文艺

            经过连续暴跌后的A股市场,其汹涌的跌势,终于在本周得到缓和。这种缓和能持续多久?宏观经济面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下周将进入6月的交易期,6月股市会和季节一起,进入盛夏吗?我们来听听每日经济新闻研究院院长李伟先生的看法。  

    市场

    本周温和反弹的原因

      记者(以下称NBD):经过前期的暴跌后,本周市场终于让投资人松了一口气。指数宽幅震荡上扬。你认为,本周反弹的原因是什么?

            李伟(以下称李):还是我们前期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股市短期的走势,和政策面密切相关,中期走势和资金供给相关。就本周的反弹来说,是近两周出现的温和政策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上周四(5月20日)写的研究笔记的标题就是《政策面出现了缓和因素》。当时我分析了4个缓和的论据。第一是温总理在天津的谈话、胡主席会见德国总统克勒的谈话;第二是国税局牛新文关于房产税的否认性回应;第三是险资已经开始有入市的迹象;第四是从5月份起,央行正回购的持续暂停和票据发行量的急剧缩量。这些都透出一些暖意。这些小的改变,在一个持续暴跌了很久的市场,是短期明显改变的信号。预示着一波短线反弹开始。

            NBD:但是,我看你一直不太看好这样的反弹?

            李:我认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本周宽幅震荡反弹的性质,才会对后市的基本走势有一个定性。这个反弹的性质就是:短期政策面的缓和。而且这个缓和,它仅仅是一个“缓和”,而不是政策面的改变。基于此,我们认为这样的反弹,不会是市场的彻底走好,不可能带来市场的转势。最多就是对前期暴跌的一些技术性修正。而且,如果再加上一些媒体对重大宏观政策信息的失实报道,导致指数短期暴涨后,反而会过度消耗掉反弹的能量。

            NBD:你指的是某媒体关于发改委官员关于三年免谈房产税的报道?

            李:是的,这个消息在上周六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广为传播。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后,出于对报纸类专业媒体的信任,直觉就是特大利好,认为周一暴涨无疑,而且认为地产股将成反弹急先锋。周一晚间消息被澄清,对市场打击很大。特别是地产股在周一暴涨后持续走弱,可以说,这个虚假消息确实害了不少的无辜投资者。因此,一个负责任的财经媒体一定要严谨认真地提供给读者信息。因为,一篇不实的报道,带来的投资者损失无法想象。

    宏观

    全球已经开始大规模退出刺激政策

      NBD:你认为现在市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目前全球市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高度不确定性: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胀加剧;中国经济从复苏、增长到趋于过热;美国经济“问题式”的缓慢复苏;欧洲陷入政府债务泥潭,如此等等,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矛盾重重的经济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比过去的几个月来更加严重。如果说在危机初期各国只面临一个敌人,只采取单一的反危机措施,各国步调一致,而且义无反顾的话,那么现在在危机分化以后,各国复苏不均衡带来严重的政策协调困难、互相牵扯羁绊,危机和通胀同在。现在各国政策面临的问题,既要反危机,又要防通胀,前脚想退出刺激门槛,后脚还不得不继续深入地迈入刺激的门内去,各种乱象丛生。我比喻成现在各国政府就是如何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成功突围。因此,全球资本市场必然面临动荡不安。

            NBD: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结束,中美两国都宣布继续进行刺激政策的必要性,胡主席在会见德国总统克勒时也强调各国应该继续坚持刺激经济的举措。但是,记得在每日经济新闻研究院内部探讨时,你谈到过,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在大规模地退出刺激政策了。这个如何理解?

            李:我两周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虽然全球各个经济体都在呼喊继续采取刺激政策,认为退出刺激的时机远未来临。但事实上,各主要经济体已经在开始大规模地退出刺激政策了。

            NBD:这个和通常的观点好像不一致,能再次在这里进一步阐述吗?

            李:我们应该看到,这次危机的拯救方案,基本上是采用了改良式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案。即,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超级别的货币投放。也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刺激策略。因此,如果我们分析“退出刺激”,也应该是从两个方面的分别退出:财政政策的退出和货币政策的退出。

            从货币政策这个板块来讲,从去年开始,一些资源类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了逐步退出的措施,例如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当然也包括中国。美国在今年2月19日试探性地尝试在货币政策领域退出,它把贴现率由0.5提高到0.75,但是美国的这个初步尝试,被随后而来的欧洲政府债务危机彻底打乱,而不得不停止。

            NBD:嗯,这个是从货币政策的退出来看,主要是新兴经济体的退出行为。那你所谓的从财政政策的退出刺激呢?

            李:从财政政策这个板块来讲,退出刺激的行为,就更为明显。而且主要发生在发达经济体中的欧洲各国。现在也很可能蔓延到美国。

            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早前就公布了一系列的缩减财政赤字和缩减政府公共支出的计划,而且在希腊,更是从收入和支出的两个方面来进行财政紧缩:一方面缩减财政赤字、缩减公共开支,另一方面增加税收和降低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仅是这些小国,连德国、法国、英国这些主要的欧洲大国,也纷纷开始了财政紧缩措施。英国新首相卡梅伦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低内阁成员的工资5%,24日又宣布了一项64亿英镑的缩减赤字计划,法国也宣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支出冻结计划,德国也宣布本年度到2016年,将每年削减100亿欧元预算开支。美国在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也承诺,将削减开支减少赤字,提高居民的储蓄率。

            从上述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幕壮观的退出刺激政策的影像。这还没有考虑到这些国家的居民,由于对经济前景不甚美妙的预期和收入的减少,而日益勒紧的裤腰带,这相当于从政府部门到住户部门的双重紧缩开支,对经济带来何等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NBD:是的。从你上面的描述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从货币和财政两个方面的退出刺激的状况。那为何全球各经济体还在不遗余力地呼吁要继续刺激政策呢?

            李:这就是矛盾,全球经济复苏和反危机的不平衡格局,加剧了这种矛盾。我们可以看到,就新兴经济体退出货币政策刺激来讲,他们是主动退出的;而发达经济体退出财政政策刺激来讲,他们是被动退出的,甚至是被迫退出的。被动退出或者被迫退出,客观上反映了这些经济体本身又出了大问题。

            NBD:记得在上个月一次对你访谈中,你曾经谈到,在这次反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体陷入了一种荒谬的悖论:就是以债治债的反危机对策。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大问题?

            李:嗯,你说得对。我们多次对这种矛盾的悖论式的全球反危机策略做出过评价和分析。我在1月30日的一篇评论《拎LV包的白领女人》中,明确指出,这种通过发行货币和政府高负债投入,换来的美国经济的L型复苏和中国经济的V型复苏,就好比一个靠工资吃饭的白领女人,借了几万元钱去买了一个LV包,她拎着这个包看起来光鲜,但是,她的包里除了一张负债累累的信用卡,已经一无所有。

            这种用负债来拯救负债的办法,只能是在两个方面起到了暂时的作用,一是让巨痛暂时减轻,但是,就像吃了止痛片,当药效一过,疼痛会再次来临;二是转移了疼痛的病灶,即这种反危机的结果,就是把危机中的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债务,转移到了政府的身上。而现在欧洲的政府债务危机,反过来再次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严厉的紧缩政策对经济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合组织在26日公布的报告里就指出,2011年底以前希腊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2010年希腊经济将萎缩3.7%,2011年将萎缩2.5%,失业率将从今年的12.1%升到14.3%。

            NBD:这对中国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李:我认为,由于中国在危机前和危机中,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本身没有欧美那么严重的问题,因此就危机本身来讲,中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全球的危机,现在有可能让中国一个国家或者少数新兴经济体国家来扛着。说白了,就是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买单。

            NBD:这个可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

            李:按照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也就是GDP的增长,是由投资、消费、出口三部分构成。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维持经济的总量平衡,既有国内的平衡,更有全球各国之间的平衡。欧美各国已经在财政政策领域大规模的紧缩,那么投资和消费,已经难以承担其本国经济发展的大任,出口就是其主要的依赖。这就是奥巴马为什么说要在5年内再次把美国变成一个出口大国的原因。而中国经济相对强劲,中国还在鼓励进口,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消费”,承担起了“消费全球”的重任,也就是说,承担起了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任。这个可是中国经济体不能承受之重。

            NBD:还有什么不利因素吗?

            李:还有就是,中国的出口将进一步承压。欧美是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欧美从政府到住户部门,如果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话,那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政策

    房地产调控向何处去

      NBD:房地产调控近期好像日益趋缓了,目前好像进入了一个政策的真空期。你认为房地产调控未来会如何发展?会否调控就此停步?

            李:经过4月份的疾风暴雨式的房地产调控后,5月以来,政策领域相对平静了许多。我想,这个是一个管理层和房地产市场博弈的一个观望期。这也是本周股市反弹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依靠。但是,相信这个博弈期会很快结束。

            NBD:你指的结束,是指什么?放宽还是继续从严?

            李:我不认为管理层会放松地产调控。我比喻,现在的调控态势是: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好像一个高强度弹性的弹簧,而4月份的调控,是管理层的巨手,狠劲儿地压在弹簧上。你想想,如果这只猛力压住弹簧的手一旦松开,房地产市场这个高强度的弹簧,会反弹起来蹦多高?那还不如当初不压。现在,市场和管理层正在“四目相对”,互相不眨眼地审视,看谁先眨眼睛,谁先眨眼睛谁输。但是,管理层输不起的,必须赢。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发商强力顶着价格不降价,哪怕没有成交量。我以为,这个局面不会持久,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调不会变。否则,政策成为儿戏不说,更大的一轮房价上涨,也在所难免。

            NBD:那对股市未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李:是的,这也是我不把这轮反弹看得太高的理由。

    操作

    纠结的6月  安全第一

      NBD:从上面的表述中,看得出来,你隐含着一种对市场的不安情绪。你认为6月的股票市场会如何?

            李:6月面临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多。除了前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产调控的不确定性外,还有以下不确定性因素困扰市场。

            第一个不确定性,就是农行IPO。农行上市的脚步越来越快。媒体报道,本周已经经过了发审委的初审,一个庞大的承销团队也已经组建完毕。现在唯独就是不能确定发行额度、发行价格了。

            NBD:农行上市对市场影响大吗?

            李:农行上市仅仅是金融股融资的一个高潮而已。近期我们看到金融股融资大潮迭起,工、中、建三大行的再融资也跃跃欲试,融资方案呼之欲出。这将对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实,按理说,楼市成交异常低迷,而目前流动性依然比较充沛,前期很多人预计会转移到股市来,但是股市反而暴跌一波,这就说明,它们并没有来到股市。那么我们可以设想,这些流动性哪里去了?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资本的本性,就是疯狂追逐利润,它们一刻也不会闲着。那么,我们认为,这些资本,一个是流向了黄金市场,我们可以看到黄金价格持续高居不下,与楼市和股市形成鲜明反差;一个是被IPO大量吸收了,今年的IPO,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吸金器”,数量多,而且超高价发行,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当然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去投机炒作农产品去了。今年以来的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之类,就是这些不安分的资本投机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农行发行会对市场影响很大,对于近期市场,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

            NBD:还有什么不确定性?

            李:第二个不确定性,就是流动性趋紧的状况可能来临。

            5月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开市场一个典型的特征:一是正回购的持续暂停;二是央票发行量的持续剧减。这虽然对市场偏向利多,但是从这个利多的背面我们也读出了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潜台词。

            有几个证据证明了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现实:一是本周二财政部与央行进行的400亿元3月期国库现金定存,遭到银行的疯抢,利率高达3.48%。不但高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还超过了1年期、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见银行的饥渴程度。当然,银行资金的紧张,也有他们过度追求中长期债的因素。二是从上周末开始,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大幅上涨,上周以来,上海同业拆放各品种利率大幅走高,隔夜SHIBOR甚至创出了18个月来新高。昨日的最新数据显示,隔夜SHIBOR报收2.2100%,两周(2W)SHIBOR大幅上涨18.17个BP,至2.5028%。除隔夜和1周品种微幅下跌外,其余品种全部上涨。

            NBD:那说明资金面仍然在持续紧缩的态势中?

            李: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我估计,在4月M1出现的反常性上升,并且再次和M2的反差拉大以后,5月M1可能会跟随M2快速下行,叉口会大幅缩小。因此资金面确实不容乐观。

            NBD:美股呢?美股会对A股市场有影响吗?

            李:其实,昨天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隔夜美股大涨了284点,涨幅2.85%。按理,应该对A股构成利好。在多数人看来,A股应该跟随反弹。可是,事实却让人非常失望。美股的影响,只是在A股开盘体现出来。跳高26个点开盘后,全天节节下滑。最后反而收绿。这充分说明市场的体质太弱。

            因此,我以为,美股对A股的影响,将体现为“助跌不助涨”。如果美股大跌,A股难免遭受池鱼之殃。如果美股大涨,A股或许不为所动。

            NBD:你认为美股会走好吗?

            李:很难。

            NBD:现在的策略是什么?

            李:我们认为,在反弹中减仓、轻仓,仍然是最好的策略。还是那句话:在股市上,我们绝不能去挣“不确定性”的钱。看明白了再进去,即使放掉一部分机会或者损失一部分利润,也比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下,要好很多。因为股市永远都有机会,前提是,你必须“活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敢死队”消失反弹能走多远?

    下一篇

    银行间拆息下滑欧美股市暂趋平静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