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四大焦点议题

    新华网 2010-05-24 06:51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两国将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及增长、贸易和投资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作为世界最大发达国家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其议题不仅事关双边关系,也对地区和全球事务有重大影响。

      与去年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恰逢国际金融危机重挫全球经济不同,今年的对话是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美关系出现一定波折的背景下举行的。本轮对话可能取得哪些成果?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学者。

      中美关系走向如何研判?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中美去年4月达成的“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是一个很好的框架,现在需要补充更多具体、可操作的东西。这次对话应该商讨如何真正以实际行动促使两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互动,不要重蹈历史上现存霸权国与新兴国家间对立冲突的覆辙。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美国要放弃传统大国权力政治的思维,这样中美才能真正建立一种超越双边、超越地区、面向全球的合作框架。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原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查尔斯·弗里曼):我认为美中关系定位已经很好。在这轮对话中,如果能确定一些双方合作的具体事情,以展示美中的合作关系,那将非常好。重要的是,双方必须重申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两国目前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很难预见这些问题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重要的是要去谈。

      英国华威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肖恩·布雷斯林: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词组描述两国关系,“谨慎的相互依存”可能比较恰当。两国都有潜在动力来解决问题,都意识到如果一方对另一方采取咄咄逼人的行动,将严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合作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中美都认为另一方不能凌驾于自己;二是它们都重视国内的政治氛围,需要让国内民众相信领导人采取的行动符合国家利益。

      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乔纳森·荷尔斯拉格:中美都知道需要依靠彼此,但双方关系仍存在一些挑战。关键是美国,尤其是美国社会能否接受与一个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平等合作?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希望壮大自身实力以维护其全球安全利益?这些问题反映出美国为顺应全球格局变化需要作出艰难调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向阳: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波动表明中美关系仍然处于“磨合期”。我们需要务实与全面看待两国关系定位。中美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一方面是务实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可控竞争。中美双方应始终清楚彼此关系的战略重要性与复杂性,共同致力于良性互动与和谐共处。

      如何在经贸领域合作共赢?

      傅瑞伟:首先,双方应表明他们能避免陷入过度保护主义,确保全球贸易体系顺利运转,促进全球贸易。第二,两国应该就一个(新的)双方都会深度参与的金融体制的框架开始谈判。我预计(本轮对话)会有关于保持市场开放以及鼓励双方投资和贸易的声明,同时确认两国最高层将对双边良好经贸关系提供坚定的政治支持。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亚洲问题专家克里·布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美经贸领域的一些问题将开始自动自我纠正。随着美欧市场需求的减弱,中国的贸易顺差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我认为,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出现。

      布雷斯林:人们似乎总是认为中国大量出口商品只是对自己有利。我们还应看到,西方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因此而受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中国出口的增加,西方经历了低物价、低通胀的黄金10年。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在多边领域,最迫切的议题是支持解决希腊债务危机和缓解欧元区的巨大风险,同时应促进协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等。此外,双方还可以从全球而不仅仅是双边角度,探讨如何共同稳定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汇率。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中美两国解读有很大不同,关键是中美应努力通过对话增加共识和共同行动。

      陈向阳:人民币汇率关乎中国的经济自主权,中国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不应指手画脚。当务之急,美国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并以实际行动落实“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如何消除战略安全上的彼此疑虑?

      杨毅:这次对话中美应坦率地探讨战略安全问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但不应带着排挤中国的目的。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积极发展周边合作,是为了自身正当的安全利益。在这一问题上,中美并不必然是“零和博弈”,关键是美国以何种心态、何种姿态加入到中国周边或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中来。

      傅瑞伟:我希望美中能就恢复军事对话乃至进一步深化军事对话达成框架协议。尽管两国在这方面有一定意愿,但这对双方都不是容易的事。

      荷尔斯拉格:对话肯定会让中美澄清各自在一些重要的全球安全挑战上的立场,也有助于避免在伊朗和朝鲜问题上的紧张局面失控,但不会减轻在太平洋(12.38,0.24,1.98%)地区因力量平衡变化而引发的紧张关系。

      陈向阳:中国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周边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美国应认识到,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双方应求同存异、增进共识,美国尤其应防止“冷战思维”“均势制衡”,不应在本地区制造与激化矛盾。

      如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何伟文:中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总方向是一致的,但这次对话估计不会具体讨论减排指标。中美在清洁能源上的合作很可能会取得新的成果。不过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中国对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感兴趣,希望美国放宽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美方则更关心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和保护知识产权。

      布朗:尽管遇到一些困难,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毕竟向前迈出了第一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跟进行动是积极的。中国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将是今后若干年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陈向阳:中美在设定全球与双方减排目标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国坚持自主承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美国却要求中国承担不合理的强制性减排责任。不过,双方在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开发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合作潜力巨大,关键是美国应平等对待中国,与中国开展公平互利合作。

    上一篇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中美两国仍要“风雨同舟”

    下一篇

    银监会:加大民间资本对县域金融机构投资力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