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本药物制度冲击有限药店欢呼“警报解除”

    2010-04-22 03:08
    每经实习记者  黄志伟  发自北京

            新医改的制定和实行,让药店老板们的心情大起大落。在新医改的政策中,药店只被提到了寥寥数语,不仅药店医药分开的期待全盘落空,而且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价销售还让药店一时产生了  “危机感”。不过,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至今,预料中的风暴似乎并未来临。山东省药店连锁龙头宏济堂的姜经理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本来预期新医改的影响会很大,不过从目前经营状况来看,新医改的政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低价仍是竞争利器

            为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在此次医改中,国家力推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价销售,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卫生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家基本药物共有307种,各地招标价格平均降幅达30%。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社区医院将以低价将抢走药店的顾客。

            不过,在业内普遍悲观的形势下,江苏盐城华生大药店总经理蔡文兵依然逆势而上,独资创办了苏好大药店。“我对这个行业仍然充满了信心。”蔡文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医院是垄断经营,其药品的价格基本都是招标价格;而社会药店竞争激烈,价格远低于医院药品的价格。据他统计,即使是基本药物,在他药店中,也有九成药品的价格低于医院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低20%左右。因此,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和药品的零差价销售,并没有对药店造成真正的打击。

            蔡文兵表示,由于医院的趋利性,造成基本药物的利润空间较小,很多医生开药的时候往往只选取很少的基本药物,其他都用非基本药物,因此算下来,还是在药店买药比较划算。

            此外,据国家药监局南方经济所的分析,目前基本药物在药店销售的比重并不大,如心血管类的基本药物是6%,胃肠道类的是17%。因此,基本药物并不是零售药店的市场主体,不会对药店的销售造成冲击。

    基层医院服务对象不常到药店

            北京市于2006年就在社区医院率先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不过,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基层医院缺乏全科医生,和大医院的水平相差较大,因此多数患者不会把基层医院作为首诊地。

            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偏低,个人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大医院,因此人才问题一直是基层医院发展的瓶颈。

            北京市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自2007年以来,北京有2235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离开岗位,这一数字约占全市卫生人员总数的10%。依据人口比例分配,北京市应该有3000多名社区医生,但按照实际编制,北京目前只有2000多名在岗社区医生。

            由此一来,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多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等。“这部分病人本来就不常来药店拿药。虽然这些是门诊病种,不过都纳入了医保范围,可以报销。”姜经理表示。

    对制度设计仍存担忧

            不过,针对上述药店经营者的说法,上海汇泓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为民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现在的卫生中心建设尚未全面展开,因此对药店带来的压力尚未全面凸显。再加上由于扩大医保的效益已经产生,暂时性扩大了药店的营业额,这就掩盖了未来新医改对药店的冲击。“但风雨终究会来的。”崔为民表示。

            对此,也有一些企业早就开始未雨绸缪。姜经理对记者表示,宏济堂是和北京同仁堂同根的百年老店,他们在扩大非基本药物药品品种的同时,又重点打出了中药牌,并推出了一些经典的验方,为顾客提供免费的中药加工服务等,还推出了一些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姜经理表示,目前中药材的销售额占比已经由之前的五分之一增加到现在的50%左右。

            另一方面,在药品之外同时经营非药品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也被视为一条自救之路。业内药店连锁龙头海王星辰已初尝多元化带来的甜头,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经营性利润3500万元,同比增长92.1%。海王星辰对此解释称,广东市场消费能力的复苏以及公司对产品价格调整以及门店非药品类产品的延伸是主要的原因。

            不过,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副会长骆燮龙表示,在多元化经营时,药店应该扩大和健康相关产品的销售,而不是盲目实行多元化,变成“杂货铺”。

            “虽然从目前来看新医改对药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最让行业担心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徐军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例如药店要和医院同样推行基本药物,但是所处的地位却不平等。

            蔡文兵也对制度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认为,同样是医保报销,江苏省对医保药店限制颇多,单个医保病人的限额为每天30元,顾客无法消费一些贵重的、单价高的药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声音

    下一篇

    900亿3年期央票今发行 较上期猛增5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