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云南弥勒
这是一场很无奈的赌博:云南葡萄主产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弥勒县为了保住“高原葡萄之乡”美誉,当地政府决定调用为数有限的水源,以挽救该县在干旱中濒临灭顶之灾的2.4万亩葡萄园。
“这一决定很冒险。”3月18日下午,弥勒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副主任张天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倘若到6月份还不下雨,该县城区、农村的人畜用水都将出现困难。葡萄是弥勒县辛苦打造的重要产业,如今面临减产40%的挑战。为保证原料供应,省内外的酒厂、水果商已提前高价下单,但种植户却应者寥寥。
掘井8米难见滴水弥勒冒险开库调水自救
3月18日,东风农场村民李俊盼望多日的水终于来了。过去7个多月里,她家的10亩葡萄园一直笼罩在颗粒无收的恐慌中。“这是我家种植葡萄10年以来长势最差的一次”。李俊指着1米多高的葡萄树说,往年到了3月,葡萄树就该抽穗了。而今年因为干旱,勉强活下来的葡萄树也只是长了几片叶子而已。
记者看到,两条40多米长的水管已经铺到了葡萄园的中心,干旱已久的土地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拼命地要“喝”个够,被抽送到园中间的水像是铁块被地面的磁石给拉住了一样,迟迟不能流到其他地方。“地里干得实在太久,今天肯定要加班了,从早上8点就开始抽水,到下午5点还没灌溉完一亩地。”李俊说,若是在正常年份,一天时间可以浇灌大约2.4亩葡萄园。
这些水来之不易。3月15日,弥勒县政府召开抗旱调水科学分析会。张天荣说,“去年8月发生干旱后,县里的葡萄种植户开始自发打井灌溉,但现在水井挖到8米深了,都没见到一滴水。”他强调说,虽然葡萄很耐旱,但该县葡萄园生长地势较高,基本都不靠近水源,持续干旱已导致葡萄不抽穗,如果不及时灌溉,估计全县葡萄产量将减少40%。作为该县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弥勒县政府最后决定调水自救,然而即便现在开始灌溉,全县的葡萄产量预计仍将减少20%。
据透露,弥勒县去年葡萄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为3.5万吨。目前,该县主要的3个水库只剩下雨补水库供应县城人畜饮水,该水库蓄水量为4800万立方米。“开库调水后,该水库只能保证弥勒县城两个多月的用水需求。”张天荣告诉记者,当地正常年份的雨季在5月中旬才能来临。
缺水也诞生了一些“卖水专业户”。“1吨水要卖20元。”一位种植户说,他一次买水的钱就花了5000元。
收购价上涨80%酒厂提前下单抢货
截至3月5日,弥勒全县共有19.19万人和10.6万头大牲畜饮水严重困难;农作物受灾55.08万亩,预计造成农业经济损失2.11亿元。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有的村民要到5公里甚至2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每吨水最高的需花费70到90元的成本。而全县库塘蓄水只有9849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7675.3万立方米,蓄水形势极其严峻。以前担负着县城供水任务、总库容为1604万立方米的洗洒水库,现蓄水21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199万立方米,仅相当于当时蓄水量的1/7。
最近这几天,弥勒当地的种植户已经接到不少水果商的电话,都在关心今年葡萄的生产情况。李俊说,以她家种植的玫瑰蜜葡萄为例,去年产了约4000公斤葡萄,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水果经销商都来进货,平均售价为3~4元/公斤。“今年都不敢跟经销商签合同。”李俊说,持续的干旱让众多种植户对产量心里没底。
与水果经销商不同的是,当地的葡萄酒生产厂家更是坐不住了。“公司今年首次采取订单式的采购方式。”这几天,云南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云南红葡萄产业(集团)公司戚红光和他的10多位同事,正穿梭在当地的葡萄种植户中间。“今年本地葡萄铁定减产,我们希望提前与种植户达成供销关系,保证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作为条件,该公司对品质最差的葡萄给出了最低收购价——2.2元/公斤。“与往年相比,这一收购价上涨了83%。”戚红光说,公司目前的葡萄酒产量为1万吨。去年因外地水果商采购了大量葡萄,导致该厂出现8000吨的供应缺口。
“葡萄减产导致酒厂成本增加,这部分成本若企业不能消化,最终将在终端葡萄酒售价中体现。”酒类营销专家舒国华表示,今年西部遭遇百年一遇大旱,已经造成了粮食、葡萄、花卉、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若干旱持续,最终可能影响到国内的CPI数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