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央企拿地太生猛民企转战二三线城市

    2010-03-18 03:40
    每经记者  杨羚强  朱玲实习生  罗伦  发自上海

            “央企拿地不是新闻。”昨日(3月17日),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在微博再次发出感叹。

            潘石屹称,“每次提到要减少商品房的用地,地价就涨,的确土地的供应也少。放出来钱又很多,流不到中小企业、实体经济。通过央企直接流到房地产。地价、房价能不涨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多家上市或准上市民营房企的负责人,他们和潘石屹的感受极其相似,抱怨央企争地下的生存艰辛。

            江苏新城地产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黄超直言,央企国企无论从资金或平台来看,实力都太过雄厚。他们参与到市场竞争绝对对目前的房价攀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而言,拿地已经毫无胜算,只能通过转战二、三线城市,捡拾他们因各种原因不要的项目,在夹缝中生存。

            龙湖地产相关人士则表示,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激进出手,的确抬高了土地市场的价格。目前龙湖在一线城市主要通过暗标方式拿地,或选择相对冷门的地块。在过去的2009年,龙湖将拿地的重心放在央企较少参与的二线城市。

            上海富力房地产销售部总经理李文廷说,作为一家民营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愿意顺应中央调控楼市的政策,希望能够理性拿地。但央企顶风高价抢地的行为,令普通老百姓民怨沸腾。地王成交,往往会给房地产市场创造一个新的价格“顶”,周边的很多项目价格就会大幅度提升。

            “土地市场,我们老板始终坚持不拿地王的策略。”恒大地产总裁助理柯鹏表示。

            高德置地副总经理刘文敏则表示,作为专注于商业地产的公司,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下,今年公司拿地将更为谨慎。

            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则认为,如果央企是出于诸如完成土地开发量,在市场上占有应有的位置,或者是对市场进行合理开发,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央企对自己的经营结果负责,拿地也是正常的市场交易。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对市场的负面作用,一定是会受到指责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公司快讯

    下一篇

    广告代理商“熬不住了”致函谷歌要求补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