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农民工需要的是产业工人待遇

    2010-03-05 04:45
    每经实习记者  胡岩

            “我先讲一下,我多年在心里积累的一种看法。有人说,农民工可以改一个称呼了,其实这只是一个现象,其实质——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也是对农民工身份的重新定位。

            而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将此问题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点。本期的“宏观今日谈”,我们特约相关专家、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等,就如何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如何让农民工获得有尊严的生活等问题展开讨论。

    重定位为“产业工人”

            NBD:进城的亿万农民工,已成为补充传统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力量,从温总理的话语中不难推断出,给予农民工正式的产业工人身份和待遇关系全局。几位专家对农民工的身份定位问题有何看法?

            徐长生:农民工一直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与农民、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现在的许多农民工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同产业工人一样,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城市劳动者,他们与土地已经基本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联系。但是,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并未得到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对农民工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侵权现象还时有发生,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欠缺,子女教育缺乏保障。

            贺铿:“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这一判断非常正确,而且意义重大。目前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一些农民工不但是现代产业工人,而且是其中的优秀分子,还有的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或者高级技工。这说明,除了出身和名分之外,他们已经与“农民”这个概念相去甚远了。

    农民工需提高素质

            NBD:农民工已经被重新定位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现在仍然面临什么问题?

            胡小燕:农民工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他们的待遇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除了自己的工资收入,没有任何其他的保障。而城里人,有养老、医疗保障,失去了工作可以登记失业,能够在城市生活下去。但农民工一旦失去了工作,便什么都没有了。无论是户口、社保,还是住房、子女教育,农民工需要顾虑的太多了。

            NBD:目前的“用工荒”再次昭示,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日益脆弱,产业的升级对农民工有什么要求?

            胡小燕:在各低端岗位间频繁跳槽的农民工,大多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这种普通岗位不太容易硬性地提高工资,也难有好的发展前景。

            徐长生:产业升级离不开劳动力的升级。对农民工来说,职业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企业转变用工策略,更依赖于技能培训。从人口结构的变化看,劳动力迟早会出现短缺。当数量下降,弥补的惟一方法就是提高质量。不仅要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培训,更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新成长劳动力的素质。

    融入城市还需时间

            NBD: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而实际上,作为统筹城乡关系的一个部分,户籍制度改革面临诸多障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是否还将长期持续?

            徐长生: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着手进行户籍改革试点。随着旧有户籍制度的最终打破,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壁垒也将被彻底清除,农民转为产业工人会更加便利和自由。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

            贺铿: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这个问题:一方面,如果没了这个城乡公共服务上的差别,放开户口无所谓,不会出现所有人都非要迁入的情况;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如果给得起这个公共服务,就可以更大胆地放开户籍。在农民工聚集数量最多的沿海发达省市,当地政府已开始为农民工建立最低工资、医疗和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等各项制度保障。

    深化改革解决问题

            NBD: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现代产业技能,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是,我们的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对土地没有感情、在城市又不被接纳,让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贺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要解决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凡此种种均有赖于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通过提供公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向产业工人转换问题;通过提供日益平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尤其是养老保险跨地区接续政策,打通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的经脉。一句话,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克服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性障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村居民向市民转换问题。

            徐长生:要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别,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关键点是割断农民工对土地的依赖。在自愿的前提下,应允许农民工自带退宅还耕指标进入城镇就业、申请长住户籍并租住廉租房或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等。

            结束语:综合各位专家的观点看,农民工要真正成为体面的城市产业工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现代产业素养、提供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等。

     对话记者    

    每经实习记者:胡岩

     对话嘉宾    

    贺  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徐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胡小燕  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三只新股今上市 涨幅将收窄

    下一篇

    中介抛售三亚豪宅 海南炒房曲终人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