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响了今年处理闲置土地的第一枪。1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宣布,拟会同相关区政府收回并督促开工8块闲置土地,总面积共66公顷。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上海打响了今年处理闲置土地的第一枪。1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宣布,拟会同相关区政府收回并督促开工8块闲置土地,总面积共66公顷。上述八幅土地分别是,东方海外上海外高桥俱乐部有限公司天平地块,上海广众股份有限公司华亭地块,上海金澄置业有限公司华亭地块,上海中远上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凉城地块,上海金山土地整理发展有限公司亭林地块,上海明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周浦地块,上海深长城地产有限公司惠南地块,上海阳光欧洲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浦江地块。
而自2009年以来,市规土局对全市批而未用闲置土地做了专项清理,近年来已收回闲置土地40幅、136公顷,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为进一步加大预防和处置力度,市和区县规土部门还将构建有效的闲置土地发现和处置机制。
一方面实行全市公告登记办法,对开工时间已满一年还未开工的开发单位要求其到所在区规土部门进行登记,说明原因。如不登记,则进入不诚信档案名单。同时,对于未按时缴纳出让金或未按时开发的,限制其进入土地市场继续拿地。
此外还将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行为,公开已供土地的受让人、位置、面积、用途、成交时间、成交价格、合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等宗地信息;市和各区县也将严格落实闲置土地政策,及时处置闲置土地,并将进一步公开造成闲置土地的开发单位名单和处置工作。
此前,易居此发布报告称上海有330宗土地出让时间满两年未开工,或虽已开工且建设时间已超过两年但仍未上市销售。其中,便包括了东方海外旗下的项目。业内认为,处罚措施不够严厉,是导致开发商囤地不开发的主要原因。
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公司董事长刘德扬曾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香港、新加坡等地是通过严格要求开发商全额支付土地出让金,并明确开工、竣工时间,才使得这些地区的囤地现象较少发生。而严格的政策执行,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事实上,国内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理早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除外。”
而上海严峻的土地“库存”,也已经到了政府非出手治理目前闲置用地不可的情况。去年底,本报就曾报道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上海市2009年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报告》时指出,至2008年上海全市实际建设用地总量已达2860平方公里,距2020年的规划指标——2981平方公里仅剩121平方公里。按照2009年前10月的1612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面积计算,目前所剩的土地指标最多只够用7.5年.
而另一方面,截至2009年11月,上海已批准但未建设的开发用地土地面积为9423.5927万平方米,可建面积为12414.4456万平方米,总面积几乎和上海市政府手中未出让的土地面积相当。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土地供应紧张,通过“逼存”增加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