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气候司官员:反对将京都议定书空壳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09-11-25 11:58

            每经记者 朱小雯 发自北京

            国家发改委官员24日表示,即将于12月初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问题”,但的确有使《京都议定书》空壳化的力量;目前的谈判进程“有进展但还远远不足”。他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将于12月5日或6日提前召开协商会议。

            反对将京都议定书空壳化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谈判和国际政策处处长李高昨天在“搜狐绿色论坛”上做上述表述。他对哥本哈根谈判的成功与否表示乐观:“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问题。”但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巴厘路线图”制定的“两轨谈判”,即在《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这两个框架下进行谈判。但目前有很强的力量要使谈判偏离这个谈判的轨道,有一些国家通过隐性的方式使京都议定书空壳化,不再发生效力。而目前的谈判焦点正在于此,“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针对目前的谈判进程,他评价说:“有进展但远远不足。”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陆陆续续提出了各自减排指标,虽然这些指标还远远达不到国际社会的要求。他希望国际社会进一步对发达国家施加压力。

            中国不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基金出资

            而在气候谈判的资金方面,李高表示,各方已有大规模扩充资金来源并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共识,但还没有解决资金机制的构建问题。而目前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未来几年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远远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也远远没有达到履行资金义务的要求。”

            中国在资金问题上的立场是,资金支持可以优先支持最不发达的国家,比如非洲国家和小岛国。李高还针对国际社会正在讨论的建立公约下的应对气候变化基金表示:“中国不会为这个基金出一分钱,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一个义务。但是中国会通过南南合作,以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去帮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他并透露,基金的资金协商各国还没有非常细致的协商,不过各国对于公约下的资金扩容达成共识。他强调,这个基金需要有一个公平治理的机构来管理,具有公民代表性的。此外这些资金如何支持减缓行动,支持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以及怎样分配和管理,都将是非常复杂的。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问题上,李高强调,技术转让机制应能够以低成本方式来获取发达国家的资源友好型技术,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与商业技术转让是完全不同。但发达国家所理解的机制与此有偏差,目前的机制功能较弱,“他们更倾向于搞一些信息交流,搞一些专家咨询服务。这样有一些应对性的贡献,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欧盟新立场文件透露变化

            对于气候谈判中的关键国家,李高透露,美国虽然拿不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但是美国表示不会空着手去哥本哈根,“美国的众议院已经通过一个有指标的法案,虽然参议院可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无法完成立法程序,但是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与国会协调,能够有一个数达到哥本哈根会议上。”

             包括李高在内的与会专家均强调欧盟的作用。李高说,很遗憾欧盟目前的立场向伞型国家妥协,“这种情况对于哥本哈根的成果投上了浓重的阴影。”他表示,希望欧盟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希望欧盟重新发挥领导的作用,在本月底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也会进一步做欧盟工作。

             欧盟在10月30号达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立场文件,希望强化欧盟在哥本哈根谈判中的领导作用。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迎认为欧盟最新的立场文件里头体现出新的特点,欧盟一再强调所有国家都要出资和承诺,这包括中国和印度,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

             同时欧盟强调“有条件”,这主要指与美国减排目标的可比性。此外欧盟重提将气候变化与贸易挂钩。不过欧盟最新的立场文件里隐去了一些具体的数字,包括此前曾公布的2020年最多出资150亿的数目。“欧盟一方面希望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一方面也要捆住所有发展中国家保护自身利益。”陈迎说,谈判发展进程还是充满了变数和矛盾。

            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将提前召开协商会议

             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李高表示,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集团,这些国家在大原则上完全一致的,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关注重点:小岛国非常关注气候适应的问题,这关系到国家存亡,因此希望得到更多的适应性的资金技术的支持;石油输出国集团的经济利益也需要被考虑,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球对石油需求减少将使他们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这需要发展中国家内部做出更多的协调和做出更多的包容。”

             他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中国与七十七国团将于12月5日或6日提前召开协商会议,在大的选择上保持一致,对于一些有分歧的地方进行内部磋商。中国还将与发展中国家智库提前商议,“试图在这个谈判场合以一个声音说话,这样你的声音就会大一点。”

            中国或提具体减排目标

            哥本哈根峰会前夕,国际各方对中国是否会提出比9月份联合国峰会上更具体的减排目标相当关注。

            按照十一五规划里提出的能耗降低20%的指标,换算成碳减排相当于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李高说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将做更大的努力,而工作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十一五当中采取很多行政的手段,比如说关闭一些高耗能的小钢铁厂,小火电;十二五规划开始后,中国能够采取的进一步的措施,一定要从发展阶段,国际义务和能力来看。”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对此表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9月份的峰会上提出的碳强度指标,使得很多的政策有了撬动的方向,中国碳市场也可以建立起来,目前国际社会也正在关注中国的碳指标方案。

            李高强调,不论中国会否提出一个具体数字,中国会尽最大的努力促使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我们会做出超越我们法律义务的努力。”

             不过他提醒,哥本哈根会议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不能期望哥本哈根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还要出新的科学研究和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调整政策。”陈迎也说,哥本哈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至少哥本哈根会议要启动以一个政治框架性的文件,把2012年之后国际气候制度的主要框架搭建好。”

             他认为,“后哥本哈根”有两重含义:“近期来说要继续推进一些落实哥本哈根达成的成果,以及具体东西;远期的含义就是新一轮谈判,在2030年时能承诺什么,到那个时候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上一篇

    沪指补缺成功 短线机会或来临

    下一篇

    快讯:金价连创新高 黄金股应声飙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