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天量信贷为调结构赢得时间

    2009-11-20 11:46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临近年关,今年依赖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和银行的天量信贷投放,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效应?无疑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今年12万亿左右银行信贷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失衡,赢得了3~5年的时间。”11月19日,万事达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王月魂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在王月魂看来,中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刺激政策  “效果不错”。“但考虑到大规模信贷和政府支出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通过当前的财政刺激方案,中国赢得了3~5年相对宽裕的时间。在出口不太可能恢复以往水平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要逐渐开始适应出口10%~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未来最重要的即在于创造与出口无关的就业——服务业,进而提高消费在经济所占比重,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

            将投资作为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市场一度担忧这不仅会加重供应过剩,同时可能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很大压力。在王月魂看来,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3%左右(坏账准备金提取前),假设今年投放的12万亿中有25%形成坏账,那么不良贷款比率也仅提升至8%(坏账准备金提取前),仍旧位于可控水平。

            同时,中国政府的“核心”债务占GDP的比例在20%,这一比例相对较低,表明政府负债在经历了财政刺激方案后,依旧处于一个健康水平。

            从今年以来中国大规模投资行为带来的效应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在外部市场形成了积极效应。比如扩大了对印尼和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需求,进而拉动了当地的就业市场。

            “过去20年间在日本发生的现象值得警惕。”王月魂表示,由于老龄化等因素,日本政府的投资行为并没有拉动国内的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反而造成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产生较大差额,“这意味着政府投资行为带来的积极效应产生在了国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NBD午评:股指盘中二次探底 上证站上3300

    下一篇

    “气紧”关头下限供令 中石油意在“有所侧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