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研中心副主任:经济发展方式需实质性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09-11-12 10:19

           国研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突破需着力推动四项战略

             每经记者 朱小雯 发自北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近些年有进展,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他指出,针对中国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今后需要着力推动四项战略,即扩大内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和节能减排战略。

     

            要素成本上升亟需新竞争优势

            刘世锦首先指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先是中国外需市场快速收缩,引发了中国经济在去年三季度以后大幅下滑。“进出口的大量增加意味着对国内需求的占据。”同时企业和居民的高储蓄率,以及部分消费领域开放度不够和竞争不足而被制约的居民消费,导致近年来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的第一成本竞争优势开始减弱。那么通过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紧迫性明显增加。”

             他还指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核心,是以同样数量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中国一方面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探讨公平合理可持续的温室气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自觉把减排作为紧迫需要,争取减排和发展双赢。

     

            经济发展方式需实质性突破

             刘世锦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些年来有进展,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推动四项战略,扩大内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和节能减排战略。”

            他具体阐述称,扩大内需战略重点是在现有水平上通过政策调整将被抑制的需求释放出来,改进对消费金融服务,把部分收入转为当期消费。另一层面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扩大能量,增加居民相关领域的消费需求,放宽对服务业的金融限制,增加竞争,降低成本,刺激这个方面的需求。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即稳定和增强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保持和延续原油中低端竞争力的同时,逐步培育产业优势。要形成一批在今后二三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同时还应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减排和创新并举的节能减排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重视结合中国实际,促进减排领域技术工艺管理方法和体制安排等多方面创新。刘世锦强调导致中国现阶段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包括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

     

             金融创新同时需监管

           刘世锦指出中国应该在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是,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有效的金融监管配合。“中国经济在回升的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泡沫增大,如何推动金融发展和创新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金融监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也在同一场合针对金融体系指出,要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体系,以全面性、均衡性原则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特别要落实和明确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员在国际金融机构管理层的比重。”同时,要改善国际金融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危机应对机构提高国际金融组织确实旅行职责的能力。

           此外,陈至立指出还要尽快制定合理有效普遍被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及加快建设多元的货币金融体系,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

    上一篇

    快讯:盘面显示 大盘恐有一波小幅跳水

    下一篇

    快讯:三大行翻绿 谨防大盘跳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