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财务困境推美国卖家跨海求售 中国民企欲“抱团出海”

    2009-11-11 01:37

    每经记者  马骏骎  发自上海

            桑贝尔特投资顾问公司(以下简称桑贝尔特)美国办公室内,员工们近期都比往常更加兴奋,因为“生意来了”。

            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使来自中国的海外投资变成巨大商机所在。桑贝尔特主要从事企业购并业务,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产权交易网络,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00多家办事处。最近几个月以来,无论是在加州、佛罗里达还是在美国其他地区,前来咨询项目转让的美国卖主数量出现明显上升。

            与此同时,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产权交易所内,国际项目数量也出现上涨,仅11月2日当天杭州产权交易所挂牌的转让项目就有五项。

    美国企业纷纷求售

            一直奔走于美国和中国之间,为两地企业牵线搭桥的苏世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很多优质的美国企业在这一波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营状况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因而寻求转让自己的企业。

            最近一家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一家加州的石材加工公司在危机之前为降低生产成本,斥资300多万美元低价囤积优质的欧洲石材原料,又花费数百万美元修建了豪华的产品展厅,并装修了办公楼,作为样板工程;然而猝不及防的金融危机袭来,这家企业陷入了资金断链的窘境。现在这些库存没有希望在短期内卖掉,最可行的出路就是把企业卖掉。

            近来美国加州房地产业的复苏,给美国的这家企业及前来咨询收购的投资人带来了希望。目前最牵动美国企业家和投资人神经的是楼市动向;他们相信,只有楼市复苏带动制造业复苏,才可以启动整条经济链的复苏。

            美国卖主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中国,原因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手中有钱,而且是大量的钱。更有一些卖主原先就是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迁居美国的华人企业家,难免心怀一丝“中国情结”。“他们具有中国文化背景、谙熟美国经营之道,与这样的海外华人企业洽谈购并、合作,可以大大降低购并风险。”苏世栋表示。

            据了解,目前来华寻找买家的美国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新能源以及IT行业。苏世栋说,“制造业和IT行业在中国的基础都不错,是有可能发生成功并购案例的领域;而新能源又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和西方国家平行发展的行业之一。在加州,新能源消费已经具备一定市场基础,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有鼓励消费的配套政策,当地电价很高,消费者具有很好的生态消费意识。”

            从几百万美元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融资,到1000万美元金额的股权融资,在产权交易系统上,“太阳能”已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

    中国企业欲抱团“出海”

            就在几个月前,为平衡海外矿业资源投资中国企独大的格局,多达300多家民营矿企携手创建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启动资金5亿元,赴海外进行“集体”投资。

            黄先生(化名)是河北某地一家企业家协会的负责人,最近他正在忙着联手协会里五家企业赴美进行收购。一旦成功,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家抱团赴美收购这一创新模式的胜利。

            “五家企业联合收购将牵涉到很多复杂的细节问题,技术性难度更高,先决条件是这五家企业互相了解,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可扩大资金实力,帮助企业分散风险。”苏世栋说。“在一年多以前,也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来进行咨询和谈判的中方买家突然多了起来,仿佛金融危机令民营企业家的出海冲动突然得到了释放,大家都想趁着价格便宜的时候出海  ‘抄底’。在这波高峰之后,大部分投资人的态度逐渐归于理性,开始更为审慎、务实地考虑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这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一个现象。”

            据了解,潜在买主间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属于到了一定年纪,积累了部分资金实力的企业家,他们“出海”的目的部分是分散资产组合,当然这也是解决移民和子女教育等个人问题的渠道。据悉,美国国会已经在上个月通过了将EB-5投资移民政策再延长3年的法案,这相当于美国对海外投资资金在主动“示好”。

            但最近这波企业出海潮更重要的背景是,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出口困境,于是进一步投资海外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记者了解到,有一家专门为跨国公司提供零件的供应商正在经历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普遍困难——一方面出口下滑对业务带来很大冲击,另一方面汇率波动又使该公司目前盈利再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倘若留在国内或很难重新盈利,但它们把企业搬到出口地或能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困境。

            一些中国企业更将目光直接投向美国资本市场,过去几年间不乏中国太阳能企业和IT企业通过PE注资等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成功例子。

            本周一刚刚举行的一场大型PE论坛上,参会人士介绍,各家PE的情绪相比一年前明显好转,市场的回暖令他们对未来整体表现出既谨慎又乐观的态度。

            与此同时,从事反向收购(即买壳上市)业务的公司也跃跃欲试。提供这一业务的贝尔蒙合伙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约瑟夫对记者表示,“其实我们不是最推荐中国的企业去找PE,这样做的成本相对较高。”反向收购可以直接为中国公司提供在海外“买壳上市”的机遇。但是也有专家提醒,目前这一市场暗藏的漏洞相对较多,因此建议找相对规范和成熟的公司进行操作。

    中方买家仍心存疑虑

            过去,民营企业出海往往都得通过在海外的华人引领,进入谈判核心圈、文化和语言上的不通都成了出海的直接障碍。

            在苏世栋看来,随着环境和机遇的变化,中国企业“出海”理应走出过去单打独斗的零星增长模式,迎来真正“质”的飞跃。“即使在现在,虽然一些企业家具备很高的个人素质,但是能够独自完成一项收购所有程序的还是少之又少。”

            目前像桑贝尔特这样的投资公司拥有系统化的网络设施,海外卖主的信息及潜在买家的要求均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到遍布全球的上百家办事处。黄先生也是在到美国亲自考察了一次之后,还是决定聘请投资顾问。一般的谈判流程是,企业通过对项目最初的了解,具有初步合作意向者可以在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进一步查阅非公开的项目协议书,往往还包括几次去美国进行实地考察以及针对收购价格和条件进行最终谈判。

            “不少中方企业家往往在最后合同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却选择了放弃。”苏世栋说,“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出海的过程中,仍顾虑重重。”

            苏世栋认为,出海最大的“隔阂”还在于公司治理和文化上的差异,他一般都会建议中方买家保留对方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因为中国民企不太具备海外管理经验。相比管理权,对于中方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品牌和技术。“但双方谈判往往在这一点上分歧很大,中国很多企业家都将企业视作自己的孩子,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放手。而企业需要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来制定并执行海外扩张战略。”

    新闻链接

    渣打:今年中国对外直投或达400亿~500亿美元

    每经记者  马骏骎  发自上海

            渣打银行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初至今,中国各类拟对外投资交易总规模已达1560亿美元,且预计下半年对外投资额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主要的对外投资交易可分为企业间交易、超大规模石油贷款类协议以及中投公司的实物资产投资这三大类。谈到正在进行的企业对外投资交易,渣打预计在今年宣布的价值230亿美元的交易中,约有120亿美元交易已完成或接近完成。

            渣打称,下半年将有更多投资计划完成,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或将达到400亿~500亿美元,但这将少于2008年56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额。

            在对外投资趋势方面,渣打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已经转向资源丰富的地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交易占据了1560亿美元交易总额中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其中绝大多数为石油贷款类协议,对非洲的投资也是一样。

            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目的地,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对这两个国家的投资交易金额合计达到了90亿美元;但在220亿美元的被否决项目中,这两个国家的投资项目占到了95%。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媒体QQ”助传统媒体升级

    下一篇

    小贷公司“断粮”可贷资金依赖到期还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