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看门狗”一说起自于前任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发起“审计风暴”时,李金华将审计部门比作财政 “看门狗”,替公众看管公共财产。后李金华时代,银监会以其铁腕,颇有成为金融资产“看门狗”之势。这一努力值得称道。
银监会对被信贷扩张冲昏头的银行展开隐形的整肃风暴。8月3日,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经修改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等7个监管文件,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新规出台之后,银监会再次密集出招,同时也印证了前期限制次级债滥发的市场传闻。
银监会有三个核心招术,招招击中银行命门。内行管内行,一管一个准。
一曰贷款人受托支付规定。7月29日颁布的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25条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堵上了信贷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的大门。所谓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手。借款者很难利用时间差将贷款挪作他用,此举意在控制资金流向。
二曰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规定。银监会发布公告,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关的8个指引在9月15日前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今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触发比率不再“一刀切”,而是以8%为底线,规定今年底要达到10%;2010年要达到12%。银监会明确表示银行要严守拨备覆盖率年内必须提高到150%以上,这对于多数银行的业绩有负面影响,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成本。
由于上半年集中天量放贷,各银行资本充足率也随之出现大幅下滑。为解“燃眉之急”,各大银行纷纷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截至8月,2009年各银行已发行次级债2240亿元,为2008年全年736亿元规模的3倍。此时,银监会研究出台规定,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券从附属资本中扣除,建议已下发至银行进行商讨。据摩根大通证券亚太副总裁(银行及金融服务部研究部)陈舜预计,若实施新规,内地银行资本充足率预计平均下降1%到1.5%。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还有可能推出严厉规定,要求银行附属资本占比由目前五成上限,下降到20%。银监会此举是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以免出现银行改制上市之前的大面积坏账,引发金融风险。
银监会的理由是,根据对欧美银行在金融风暴中倒闭原因的研究,最大问题是核心资本不足,附属资本则是各银行相互持有债券,相当于风险在银行内部循环,表面上资产负债表十分漂亮,实际上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一旦危机来临,债券价格恶化,风险急速放大。
放大信贷已成“穷人”的银行不得不寻找其他补充核心资本的途径,如民生银行将赴香港发行H股,深发展通过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补充资本金,招商银行称正在考虑恰当的补充资本方式等。银行钱多吗?一点也不多,他们正在为筹钱所苦。
三曰规范信托业务,即规范被称为 “股权+回购”的信托投资业务模式。这种两年来主流的信托运作模式,可以轻易地通过信托融资,解决项目贷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当信贷到位,信贷公司撤回收取中间费用。或者信托公司受让于某一融资方,以持股方式投资该公司,约定股权持有期限和相应的回报率,到期后由融资方回购股权。
“过桥融资”的方式在项目资本金上弄虚作假,普遍见于一些大型项目,最后风险完全由银行与信托公司承担,类似于以前证券市场国债回购的弄虚作假模式。所谓银政合作,所谓“银信通”,在很多时候,成为遮盖银行风险控制不力、听命于行政的遮羞布。银监会此举意在防止贷款风险。
通过最近银监会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经过改制、建立了银行监督管理机制的金融行业,有了内生的制衡力量。虽然银行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加强,虽然银行家仍然钦定,但是风险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这是银行业改革得之不易的成果,是各行业设立“看门狗”的基本功能。银监会正在证明,他们可以承担这一光荣的称号,这也为金融机构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政策制定必须辅之以严格的执行,对于银监会而言,对于任何监管部门而言,最严格的考验不是制定政策,而是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制定正确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