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五大背景共振 导致“7·29”暴跌

    2009-08-01 02:18

    回顾本次大震荡,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急速的暴跌,其实早已埋下了祸根。

    每经记者  毛晋楠

            本周三,突如其来的暴跌,让整个市场的投资者为之恐慌。

            当天,两市流通市值损失约万亿元,投资者的资产严重缩水。

            “下午出去办了事回来,所持有的股票都跌停了。”股民刘先生回想起来,至今觉得后怕。虽然周四、周五出现连续反弹,但是这次大调整,却给所有投资人好好地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回顾本次大震荡,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急速的暴跌,其实早已埋下了祸根。

    资金面:

    扩容加速导致市场失血

            成渝高速、中国建筑、光大证券……除了陆续放行中小盘股,近期一个个大盘股也开始纷纷进入上市程序。

            随着新股发行在今年6月恢复以来,其发行节奏在近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提速,特别是主板市场新股的启动。发行大盘股,上市后过度炒作,直接导致了二级市场的失血。

            比如在7月20日之前,当月仅有3只新股申购,但是7月下旬,新股申购也达到了3家。新股申购加速的同时,新股上市的速度也在加快。

            以中国建筑(601668,收盘价6.85元)为例:7月22日申购,7月29日就上市,申购到上市仅仅6个交易日的时间。而此前四川成渝(601107,收盘价9.03元)则是7月15日申购,7月27日才上市,时间为9个交易日。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上市所间隔的时间也在缩短。此前,大约一周以上才发行一只新股,而本周则有两只新股发行,下周二,又将有光大证券的发行。新股的密集发行上市,必然会逐渐改变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

            本周三暴跌当日,就是大盘股中国建筑登陆A股市场的首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A股当日暴跌的诱因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管理层并不希望市场出现大幅的调整,但是在近期大幅度的快速上涨过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节,给过于火热的市场降温,或也是引发本次大震荡的重要因素。

    政策面:

    微调引发恐慌

            尽管中央领导人和监管部门反复重申,宏观经济政策将维持不变,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近期政策面上的微调,还是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传言。

            在本周三的大调整之前,有关货币政策将要“收紧”的消息一直在市场上流传。

            近期,关于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的信号不断,一是短期央票和回购利率提高,二是一年期央票发行重新启动。据财经网周二报道,继工商银行厘定今年新增贷款控制在1万亿元左右后,建设银行厘定全年贷款增量目标约为9000亿元。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未来的贷款空间已被收窄。这一消息令市场人士对信贷政策是否能持续维持宽松感到忧虑。

            而银行对短期票据的压缩也可能会促使部分资金流出股市。据报道引述工商银行高层称,压缩票据成为腾出规模的主要策略,工商银行将压缩1000亿元左右的票据融资,并对既往贷款结构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关于政策的调整,市场的传闻也开始增加,就在上周末,市场已经传言,央行将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可能上调基准利率。周三大跌当天,市场还流传一则传言,称印花税税率也将上调。上述因素都成为了暴跌的重要推手。

            从公开信息来看,政策面上的确是出现了微调的迹象。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本周发布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称通胀预期有所显现。银监会继7月27日公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后,周四又发布了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分析人士称,《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也将陆续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流动性充沛所导致的对未来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管理层其实是看在眼里的,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确有必要预防过度升温的通胀预期。因此,政策面自然会出现微调,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因为担心更大的调整还在后面,这些因素或是导致本周三暴跌的最大因素。因为众所周知,流动性是本轮行情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如果流动性衰竭甚至消失,那么行情必然失去继续上涨的动力。

            不过,鉴于政府部门已一再重申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市场对于国内下半年的新增信贷放缓已早有预期。应该说这些消息是已经被市场所消化了的,在短暂的震荡后,将很难对市场构成持续的压力。

    技术面:

    连续上涨累积风险

            上周五,市场就曾出现一次大幅度震荡,当天,沪指曾出现近100点的震荡,不过,汹涌的买盘依然将大盘指数推高。而在本周二,市场全天维持弱势,仅仅是依靠尾盘的奋力拉升,才勉强收出红盘。当天,上证指数收出一颗十字星。

            在技术分析上,这正是一颗“死亡”之星。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在连续大幅度上涨之后,出现十字星,往往都是暴跌前的征兆。周三早盘,市场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一家公司涨停,这些技术面上的信号都说明,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即将来临。

            果然,在周三上午勉强维持了一个半小时后,大盘开始回落,下午更是大幅度跳水。已经习惯了很多次大盘在尾市拉升甚至收红的投资者,在这一天等到下午两点左右仍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拉升,于是更多的抛盘涌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指数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呈现断崖式的下跌,上证指数一度暴跌264点,盘中超过500只个股跌停。只是在最后半小时的一波回拉,才把当天的跌幅定格到171点,但也有100多只个股跌停,10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5%,场面堪称惨烈。

            其实纯从技术面看,市场在连续暴涨之后,累积了巨大的获利盘,市场本身就处于极端的逼空上涨状态,短期内指数和个股都涨幅惊人,而每天消息乱飞,这些都是市场将要出现一次暴跌的征兆。于是,本周三的暴跌如期而至,众多投资者终于以一次“疯狂”的宣泄,完成了对技术面的修复。

            不过,周三A股的大跌令去年6月11日留下的技术缺口得到回补,这将有助于后市投资者在解除隐忧后重振信心。

    市场面:

    周开户数井喷

            在近期持续上涨过程中,投资者热情也是急剧上升,居民储蓄向股市大搬家的现象再度出现。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开户数的再度井喷。

            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在赚钱效应的驱动下,A股新增开户数在上周急升并突破50万户,创2008年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而新增基金开户数突破10万户,再创17个月以来的新高。储蓄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比如买入基金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进入到A股市场。

            从投资者的操作来看,大部分都是重仓或者满仓操作,风险意识已经有些淡薄。而在投资者信心最为膨胀之时,主力机构往往会选择一次对筹码的派发,通过震荡提升投资者的持仓成本。本周三高达260点下跌的大震荡,就是最佳的手段。

            此外,有媒体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证监会近期已开始审慎对待新上报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产品。据推测,监管部门此举可能是考虑到众多沪深300指数基金产品方案同质性太高,另外密集发行此类产品也不利于市场中长期稳定。从这个消息来看,在连续大涨、指数基金收益丰厚的情况下,其申购必然火爆,而管理层此举,或也有为市场降温之意。

    心理面:

    投资者神经绷紧

            除了上述显性的背景,心理层面的因素,也是导致“7·29”暴跌的重要原因。

            其实从当天市场的走势可以清晰地看出,大盘的下跌呈现出抛物线走势,下跌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几乎是接近90度的垂直下跌,完成了最后的一击。相信在那一刻将筹码抛出的人,可能感到了一种解脱。因为他们受不了行情的直线跳水,完全是因为恐慌而恐慌,他们恐惧的其实就是恐惧本身。事实上,在当天那种走势的“折磨”下,感到恐慌的不在少数,在恐慌中交出筹码的投资者更是数不胜数。这从当天创下历史纪录的天量成交额可以看出。

            这种情况也反映出投资者的心态极端的不稳定:在经过近期的大幅度上涨之后,他们的神经已经绷得太紧,既不甘心就此退出而错失可能的上涨,又担心没有及时出场而丧失“胜利果实”。人人看空不做空,但其结果就是,一旦市场出现调整,恐慌盘就会蜂拥而出,最终导致了上证指数在盘中暴跌达到了260点。创下了本轮行情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巴菲特高呼9000点上买票 分析师称不可盲目跟进

    下一篇

    全球重要市场指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