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首度披露关门背后隐情 称将重新开店

    2009-07-30 02:58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两年了,我不会再逃避。”说这番话的时候,明君神情淡定,看来已经从两年前的阴影中走出。

            1998年,明君以四川某财经报纸驻站记者的身份来到上海,同年,因为策划《专家论股》、《南征北战》等系列证券丛书而涉足出版业,赚得第一桶金。1999年底明君辞职下海,用她自己的话说,“成为上海滩最早的一代书商”。尔后,接手地铁书店,开始了明君书店的连锁扩张之路。在最高峰时,明君书店曾发展到28家直营店、5家加盟店,拥有20万会员,一度成为上海最大的民营书店。

            然而,在2007年11月,明君书店却因为区区“7.3万元的拖欠薪酬”陷入绝境,最后两家分店也被法院强制执行关门查封。但在当时,明君并没有公开回应个中详情,这中间究竟有什么样的隐情?

            日前,经过多番联系,在公众视野中已经消失了近两年的明君,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祸起明君文化城

            “这个问题,如果一年以前来问我,我不会去回应。这两年来,我一直在回避。”明君说。

            明君书店一度是上海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但和外界传言不同的是,明君“出事”,根源并不是出在连锁书店,而是明君参与的一个项目——明君文化城。

            2006年,明君和合伙人共同投资200多万元,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合作开了一家文化城,这次合作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明君告诉记者,当时的设想是,地铁书店是直营店,快餐式的;地面上规划是每个区开一家文化城,相当于会员中心,里面有书吧、咖啡厅、养生馆,既可以休闲娱乐,也可以用来做活动。

            但文化城开张以后一直亏损。仅仅过了4个月,文化城就黯然关闭,非但投资血本无归,还赔进去几个月的房租。

            问题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由于文化城拖欠了个别员工工资,咖啡吧的主管周女士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7年11月,书店仅存的两家还在营业的分店:人民广场店和南京西路店被查封。在此之前,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明君在6月已经关闭了其他书店。

            “真的很冤。”事隔两年,重提当年的旧事,明君仍然很痛心,“这名员工是合伙人推荐过来的,一共不到4个月,我不知道7.3万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员工要比老板还拿得多吗?”

            当记者追问为什么不干脆还钱以做了断时,明君暗示,“到最后其实也不完全是7万多块钱的问题,还牵涉到跟合伙人的一些纠纷,他们用了非常手段,只要我一出现,就过来缠着我。这就是为什么明君书店出事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我的精神受不了,如果再陷下去,我自己就要先崩溃。我只有选择回避。”

    “我从没想过赖账”

            2007年6月明君书店集体关门的时候,曾有媒体报道明君卷走了会员上千万元的充值款。对此,明君反驳说:“充值会员只是最后办了一批,文化城发了一些。此前的会员卡都是只享受折扣,没有充值功能。储值卡会员大概有两三千人,余额50多万元。”

            “我会对储值卡会员负责,我从来没有想过赖账。”明君对记者强调。“这两年我一直在偿还书店的债务,如今债务已经不到200万元了。”明君告诉记者,合作过的出版社对她的遭遇都很同情,债务也非常清晰。目前,她主要是通过写书的稿费和用选题抵消书款的方式来清偿债务。

            “我一直没有宣布公司破产。”明君告诉记者,之所以没有宣布破产,除了社会责任感,还有个人信用问题,“即使明君走的那一天,也一定是她没有债务的那一天。”

            明君还透露:“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近期能先开一家店出来,首先解决遗留下来的充值卡的问题。”

    “消失”两年拟复出

            事隔两年,重新出山的明君依然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出版业切入,并且把新公司落户在上海浦东张江数字出版基地。

            “其实,一开始做书店,我就是以一个书商的身份在做。不像很多人介入书业就是从批发零售做起,我卖我自己做的书,定价权都在我手上。”明君告诉记者,“别人都以为明君书店背后有资本投资支持,其实完全没有,那时候我也不懂融资,因为是自己的终端销售,回款很快。”

            明君透露,从2001年到2003年,从出版上挣的钱,根据银行对账单,初步加起来超过1000万。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吃惊,出版挣了那么多钱,居然都投到了明君书店。

            “明君连锁关门,并不是因为它的经营无法维持,而是两个主要因素造成的:一是扩张太快,团队没有跟上;二是自身管理不到位,在用人上出现问题。”

            明君说,两年来,她一直在总结明君书店的经营得失。“明君和季风、思考乐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在思路上,明君的起点是站在出版、策划、出书的角度,考虑到产业链的上端。在我看来,书店只是一个销售终端,我的最终目标是,店里一半是自己策划的书,另一半挑选别的书来代理。这样就可以自己控制利润。”

            现在,明君已经策划了一套系列丛书,并且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获得张江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支持。明君还策划建立一个数字出版网站,希望做一个平台,像阿里巴巴一样,把出版社和中小民营书商、工作室聚集起来,打通民营出版通道。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寻找风投。

            明君表示,“从政策来看,民营出版在逐步放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出台了,对于一个出版商而言,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东风日产50亿元建厂车市扩产升温

    下一篇

    世界经理人:是商业诋毁 已经报案“上书” 学者:发声明驳斥 欢迎调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