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刘晓人供认:钱已没了

    2009-06-16 02:52

    但多位债权人表示,2008年底以来,刘晓人一方面已不支付利息,也不偿还本金;另一方面又疯狂吸收1个亿的民间集资款,因此,他不可能将大部分民间集资款用于利息支付,其资产可能已被转移。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浙江德清

            潘国良表示,下一步侦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是调查刘晓人所募集资金的去向、用途,尽量减少债权人的损失。”

            本报独家率先报道“民间创投第一人”——红鼎创投董事长刘晓人因无力偿还巨额民间集资款而向德清县公安局自首一事后,引起了各方关注。据悉,44岁的刘晓人因涉嫌集资诈骗罪,已于6月10日被德清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一天上午10时被德清县公安局逮捕,目前被羁押在德清县看守所。

            关于刘晓人案的更多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问题的焦点越来越指向刘晓人集来的巨资到底流向何处这一关键点。

            昨日,德清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潘国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据刘晓人自己供认,“钱已经没有了”。资金流向三个方面:大部分民间集资款已用于支付每月5~6分的高额利息;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汽车、房产等资产;另外,还“花了几百万元”在红鼎创投的项目投资上。

            但多位债权人表示,2008年底以来,刘晓人一方面已不支付利息,也不偿还本金;另一方面又疯狂吸收1个亿的民间集资款,因此,他不可能将大部分民间集资款用于利息支付,其资产可能已被转移。

    公安机关:

    目前涉案金额是2.1亿元

            昨日,德清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潘国良在办公室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描述了刘晓人自首时的情形。

            “5月4日下午,刘晓人一个人来到经侦大队,说是来投案自首的。”潘国良说,“当时刘晓人说,主要是因为红鼎创投以高额利息吸收民间资金,但由于资金链断裂,还不起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撑不下去了,因此来投案自首的。”

            “关于集资的额度,刘晓人当时没有一下子讲清楚,只是说集资额是1个多亿。后来,通过对刘晓人一步一步询问,他才逐渐交代了更多情况,”潘国良称,“截至目前,涉案金额是2.1亿元。”

            “债权人借给刘晓人的资金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也有向亲戚朋友借的,目前,还没有完全查清楚债权人情况。”潘国良表示,“事发后,有债权人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公安机关也根据刘晓人的交代主动联系债权人。目前有20多个债权人。”

            “刘晓人是真的捱不下去了,否则也不会来自首。”潘国良介绍,根据刘晓人自己的交代,“钱已经没有了”,目前,公安机关也暂时没有发现相关资金。

            那么,刘晓人集来的资金流向了哪里?潘国良介绍,目前来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支付利息,而且大部分被用于支付高额利息,目前来看,刘晓人支付民间资金的利息高达每月5~6分;二是购买房产、汽车等资产;三是用于红鼎创投的项目投资,“但据刘晓人交代,红鼎创投用于项目投资的资金,只有几百万元。”

            谈到刘晓人在看守所里的情况,潘国良介绍,“到目前为止,(刘晓人)对自己所犯事情的态度还可以,情绪也趋于稳定,我们会继续观察。”

            潘国良表示,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下一步侦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是调查刘晓人所募集资金的去向、用途。“我们正在加紧追查资金动向,并会调查与案件相关的所有人,尽量减少债权人的损失。”

    债权人:

    还有1个亿到哪里去了?

            尽管刘晓人在面对德清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询问时表示所募集资金大部分已用于偿还利息,但有债权人表示,刘晓人的这一解释缺乏说服力。

            记者通过实地调查采访获悉,在2006年7月红鼎创投成立前后,刘晓人就已开始民间集资。从2008年底开始,刘晓人的民间集资行为达到“疯狂”阶段:一方面,他开始拖欠本息;另一方面,他仍在大量吸进民间资金。

            债权人尤竹芬(化名)对记者表示:“我借给刘晓人好几百万元,但是2008年春节过后,尽管我再三催债,刘晓人一直没有支付过利息,也不还我本金。”

            “去年底以来,刘晓人以受金融风暴冲击为借口,一方面称已投的项目资金难以马上退出来,另一方面又称项目需要后续资金,并以此大肆吸钱。”另一位债权人余大川(化名)告诉记者,自己陆续借给刘晓人3000多万元,很多钱是去年底之后借给刘晓人的。

            债权人王地枝  (化名)表示:“2008年六七月,我借给刘晓人1000万元;2008年11月,刘晓人又以‘调头寸’为名,向我借款,借期15天。我于2008年11月29日和12月5日分别打款900万元和500万元给他。这些钱(包括利息),刘晓人到现在都没有还。”

            债权人王江谙(化名)表示,他在去年下半年借给刘晓人1600多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没有拿回来。“刘晓人就是一个麻袋,里面装的都是我们的钱。”

            尤竹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来看,从2008年底到刘晓人自首的6个月里,刘晓人又募集了超过1个亿的资金;但在这段时间,刘晓人已经不再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尤竹芬认为,如果说这1个亿的资金没有被用于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那肯定是被刘晓人用在别的地方了。

    密友怀疑:刘晓人自首前已转走相关资产

            债权人余大川是刘晓人的多年密友。5月4日下午刘晓人自首后,余大川被众多债权人描述为最接近刘晓人的几位核心人物之一。余大川向记者表示,刘晓人在自首前有两个神秘举动:一是不停发手机短信;二是有债权人反映,刘晓人被警察带走途中将手机摔烂。这很可能是在为转移资产作准备。

            另有知情人士认为,刘晓人自首前还有两个蹊跷的巧合,这些巧合或能进一步证明,刘晓人在自首前已经安排好了相关事宜。

    密友:

    自首前他将手机摔成碎片

            5月14日,余大川接受记者采访时,平淡的语调中带着一丝无奈:“那天一早,刘晓人给我发来短信,说要与一位债权人进行谈判,并会给我发手机短信随时联系。”

            据悉,上述债权人借给刘晓人5800万元,之前已与刘晓人进行多次谈判,催促刘晓人还债,但一直未果。在刘晓人自首前一天,即5月3日晚上9时,刘晓人召集十余位债权人开了一次短会,刘晓人在会上表示,这一谈判已经进入“生死关头”。

            “我一直在茶馆等到中午时分。其间,刘晓人发来短信,称谈判很成功,已经过了这关。”余大川表示,“在随后的短信中,刘晓人还表示,希望我在茶馆等他,碰头商量一下‘以后怎么搞’。”

            “等到下午3点钟,还不见刘晓人过来。给他发短信,他也不回。”余大川介绍,“过了些时候,刘晓人又发来短信,说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里,‘走不掉了’。”

            事后,余大川才了解到,刘晓人在与债权人谈判后,遇到几位“江湖上的人”,将他挟持到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并要求刘晓人还钱。

            “当时,我跑到这家律师事务所,隔着窗户看到刘晓人正在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发短信。”余大川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随后,我就收到刘晓人的短信,他要我赶快报警。”

            “因为看到刘晓人在哭,以为他被打了(实际上并未挨打),于是我马上拨打110报警。”余大川说,“听说在被110警察带走的途中,刘晓人掏出手机,使劲地摔在地上,将手机摔成了碎片。”

            在被110警察带走以后,刘晓人于当天下午向德清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自首。

            截至目前,记者尚无从知晓刘晓人在那家律师事务所的几个小时里,究竟是向哪些人不停地发送短信。记者也曾向德清县经侦大队求证这一消息,但经侦大队大队长潘国良表示,并未听说这一消息,他也未正面回答记者提出的“刘晓人自首时,是否带着手机”这一问题。

            但余大川认为:“刘晓人将手机摔成碎片,是为了掩盖自首前发送的短信内容。”

    知情人士:

    自首前有两个蹊跷的巧合

            有知情人士透露,刘晓人在自首前,有一个十分蹊跷的巧合:5月4日下午两三点,红鼎创投总部办公室的资产被神秘人物“搬空”;1个小时后,刘晓人向公安机关自首。

            “办公室里一片狼藉,东西都被搬空了,就像被‘洗劫’了一样。”余大川介绍,他在5月下旬专门跑到红鼎创投总部办公室察看情况,发现“连刘晓人办公室里的保险柜也好像被人‘洗劫’了。”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还有一个蹊跷的巧合:5月3日晚9时,刘晓人召集十几位债权人开短会,表示红鼎创投因债务谈判陷入“生死关头”;但在在当天傍晚下班时分,在未通知物业管理方的情况下,两辆货车悄悄地停在红鼎创投位于西湖边的红鼎会馆,将红鼎会馆内的资产全部搬空。

            债权人王地枝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我知道,红鼎会馆里有鸡血石、装饰、红木家具等,价值2000多万元。”

            “现在回想起来,我可能遭遇了联合诈骗。”余大川愤愤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我才发现,红鼎创投当初的操作手法疑点越来越多。”

            到底是谁搬空了红鼎创投的资产?刘晓人是否在秘密地进行资产转移?刘晓人真的向多年密友设下了精心骗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继续展开调查,为您揭开刘晓人的有关谜团。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上一篇

    理财问答

    下一篇

    诺基亚沟通会突取消 “反罚”同盟现分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