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让市场目光再度聚集到新能源相关行业和企业上。很多人因此高呼“新能源的机遇来了”,而此时,中国“太阳能大王”施正荣却在“担忧”。
昨日,SNEC2009年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上,施正荣指出,中国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振兴新能源产业规划,但政府也很担忧,中国企业过去都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他担心“在光伏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回归理性阶段,(振兴规划)又会造成‘春秋战国’。”
“金融危机下都不好过”
施正荣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旗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去年第4季度财报交出净亏6590万美元且毛利率仅为0.6%的答卷之后,他的担忧不难理解。
4月28日的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尚德与天威英利、赛维LDK等13家业界巨擘共同签署《洛阳宣言》,明确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钱的上网电价目标。“两年前,我给我们产业提出1元/度的目标时,希望是在2012年左右实现,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施正荣昨日表示。
施正荣在会议间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需保持光伏产业有序竞争,“现在这个金融危机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去年第4季度以前,尚德以其“太阳能”光环闪耀夺目,其在美国上市的股价一度冲上85美元/股,施正荣也在2006年成为中国首富。但2009年2月27日,其股价已跌至6.09美元/股。
施正荣此前坦言,尚德在2008年9月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这成为尚德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据介绍,硅材料在2008年9月仍处于紧缺状态,尚德为准备后续生产,当时以350美元~400美元/公斤的价格购买占当年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约三分之一的多晶硅。然而2008年10月起,硅价暴跌。尚德也不得不减产,裁员10%并缓聘2000名新员工。
昨日,施正荣回顾此前的危机时说,“现在我们感觉泡沫确实破了,我一开始想的是泡沫要到今年6、7月份才会破,没想到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个过程提前了10个月。”
警惕下一轮泡沫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这被形象地解读为“屋顶光伏计划”,也成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个极大的发展契机。
施正荣对此却有其特殊的谨慎。“屋顶光伏计划出台后,举国上下,不管是多晶硅的,还是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不管大小,都上马申请,这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而这会给社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施正荣指出,“我想大家还是谨慎为好,尽管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称,在2008年最后几个月里,中国有350家光伏(太阳能发电)企业倒闭。很多人也把光伏产业这次历练与此前的互联网泡沫联系起来。对此,施正荣有他的见解,“所谓泡沫,并不是产业出现了问题,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因为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多位太阳能光伏专家表示了与施正荣一致的看法,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用施正荣的话说,“人类要发展需要能源,人类要生存需要环境,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再没有比太阳能更好的产业。”但同时,这个产业很复杂,有很多机会,同时又瞬息万变难以把握。
施正荣昨日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须有序竞争,“这才有助于长远发展。”
电价2元/度才能保证微利
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招标已经成为众多光伏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不出意外,国投电力(600886,SH)联手英利控股将以颇具争议的“超低价”中标。
正是在这场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之争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报出了0.69元/度的电价,这一价格远低于对手们1元~2元/度的报价。
施正荣认为这个明显过低的报价会给光伏产业带来巨大隐患,他直言,“我们早已经知道结果,未来的光伏发展中,不可能有1000家、2000家、5000家都会成为最大的企业。如果现在我们不理性,去自相残杀,现在就报出来6毛9的电价,那会死得更早更快。”
他认为,中国太阳能政策规定电价在2元/度是比较适宜的,大家都有微利,这样这个产业才能长远发展,“我相信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广宽,非常光明,但只有那些坚持创新,大量科研投入,创造国际品牌,寻求产业内外合作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施正荣表示。
行业背景
光伏行业面临洗牌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据有关机构统计,近10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5456兆瓦,组件产量已达6791兆瓦。
受国际市场拉动,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同期也出现了迅猛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0%,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兆瓦。继2007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多晶硅产量也已突破了4000吨。一批太阳能级硅及光伏企业(如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快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05年的每公斤35美元一路攀升至2008年每公斤480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受暴利驱动,国内企业开始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数据显示,随着2008年国内多个多晶硅项目陆续投产,全年产量已达4000吨以上,大大缓解了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原料供应短缺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市场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每公斤大约仅100美元左右。
截至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再加上我国一直没有实施《上网电价法》,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贴等审批也很严格,造成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外市场,95%以上产品用于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近期需求大幅下降,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光伏行业普遍亏损。招商证券认为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到今年二季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每经记者 方俊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