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买高价地“吃套”为何少提跌价准备

    2009-03-20 02:16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五合国际智库总经理邹毅表示,大量计提存货下跌,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减少,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市净率比例,会使资本市场重新调整对公司股价的估值,可能造成公司股价下跌,这是许多公司不愿看到的。

        中原地产对上海、北京、深圳等12个城市的土地市场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国内住宅用地价格已大幅下跌,平均成交价在2月又创新低,仅1200多元/平方米,比过去12个月的平均价格低17%。中原地产分析师宋莉表示,目前的土地价格已较上一年跌了近三成。

        土地成交价格连续探底,让开发商不得不为之前高价购买的土地担忧。但是,已公布年报的25家上市房企一共只计提了近20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但市场人士估计,2008年房地产行业土地价格的“缩水”不会只有20亿元。

        大部分上市房企不愿意谈及因地价缩水造成的资产缩水。截至昨日,仅少数上市房企宣布为部分高价购买的土地计提跌价准备。

    保利地产

    计提2.9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

        在已公布年报的房地产企业中,保利地产业绩增长幅度较大,销售面积为258.49万平方米,同比增29.48%;销售金额205.11亿元,同比增长20.36%;实现净利润22.38亿元,同比增长了50.35%。在保利地产“优秀的成绩单”中,仍然作了计提2.9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本公司开发用土地列入‘存货-开发成本’科目核算。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保利地产这样解释作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因。

        虽然“勇敢”披露了自己购买的土地价格“缩水”,但保利地产年报并未披露具体是哪一幅或几幅目前属于需要“跌价”的范畴。

        保利地产年报显示,仅2008年公司购得的土地储备就有594万平方米,2007年购得的土地储备也有420万平方米。虽然保利地产在土地成本控制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市场高峰时买入的土地价格,显然比目前的土地价格高。中原证券研究所的分析师魏博认为,在2009年,保利地产不排除有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可能。

    其他房企

    仅少数房企计提存货跌价

        与保利地产一样,被称为“行业最透明、最公开企业”的万科,也勇敢地面对因2007年高价购买土地而可能造成土地价值缩水的风险。万科2008年报显示,公司已根据市场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13个项目作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除了保利地产和万科,陆家嘴也披露公司计提了近4.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不过,陆家嘴的存货跌价准备是2007年账面上延续的财务余额,并非新增款项。

        根据中原地产的调查,在2007年,开发商纷纷出巨资购地。以中海为例,当年出资购买的土地金额高达201.02亿元,几乎和当年中海在内地房屋的全部销售额相近。在土地储备方面,金地购买504万平方米土地花费了161.61亿元,超过了当年的销售额。情况类似的还有富力地产。

        其中,金地的成本投入无疑是最高的,每平方米的土地楼板价接近3200元。中海的土地成本则接近2000元/平方米。

        虽然上述开发商购买的土地成本大多偏高,但截至目前,除了万科和保利地产等少数开发商公开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大多数开发商并未公布在2007年高价购入的土地如今价格“缩水”的情况。

        以刚刚公布年报的富力地产为例,年报中仅谈及公司在2008年放缓土地储备节奏等情况,对之前高价购得的土地将会如何处理并未给出任何答案。

        2007年高价购入长沙地王的北辰实业的年报显示,对部分库存商品计提了54.8万元的跌价准备,并且明确表示除了上述库存商品外,其他存货(包括土地)的可变现净值均不低于账面价值。

    原因分析

    计提会使公司股价下跌?

        为何开发商羞于谈 “跌价”?中房指数研究院上海分院分析师张琪表示,开发商可能看好后市,并不认为目前手中的土地价格 “缩水”。同时,目前土地价格下跌,仅仅只是平均值的下跌,并不代表所有地价都在下跌。很多项目附近的土地近一两年都没有过成交,估价师估价只能依靠同一级别的其他土地的成交价格作出判断,很难精确估计出土地的价格。

        张琪进一步表示,各家开发商的财务制度、企业文化、项目上市时间以及对后市的看法各不相同,拿地的成本也不一致,使他们对处理跌价土地的态度有所不同,一些公司对高价购买的土地未作跌价准备也在情理之中。

        五合国际智库总经理邹毅表示,大量计提存货下跌,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减少,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市净率比例,会使资本市场重新调整对公司股价的估值,可能造成公司股价下跌,这是许多公司不愿看到的。

        邹毅表示,2007年以来,土地市场价格连续下跌,各家开发商的土地储备面临着“缩水”的问题。但为了让企业的财务报表好看一些,或为了公司股价走高,方便公司再融资,因此部分开发商不作存货跌价准备。

    业绩展望

    实际亏本的开发商并不多

        目前,开发商的土地储备价值和买入时相比有一定的“缩水”,但真正亏本卖房的开发商还是少数。

        一方面,近期的土地市场有回暖的趋势,给了开发商新的希望。中原地产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月的土地公开市场上,挂牌成交的土地多达27幅,比1月增加了近一倍,成交面积更是增加了将近两倍。随着楼市的回暖,开发商对居住用地的需求将重新增加。

        不过,中原地产分析师宋莉表示,眼下谈土地市场的回暖为时尚早,至少还要过半年,土地市场才有可能重新回暖。即便土地市场回暖,经历了去年楼市的寒冬,开发商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出手阔绰。因此,土地价格要想回到2007年高峰时段的价格,短期内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大部分上市房企的土地储备充裕,除了2007年大量储备的土地外,还有一部分是2007年前就已低价购买的土地。这部分土地并没有受到目前土地市场连续阴跌的影响,开发商将这部分项目建成销售也不会亏本。

        事实上,除了龙湖地产、富力地产等少数企业外,很多开发商在2007年高价购买的土地目前都没有进入开发阶段。

    专家建议

    疏导开发商合理降价

    市场观察

    短暂春天难掩寒意

    每经实习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进入3月以来,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不断上升,房价也随之上涨,某些知名楼盘的上涨幅度甚至达到20%。“楼市回暖”之声不绝于耳。

        但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认为,这次涨价潮是一个见底反弹的过程,能否持续还不好说。“去年积压了一年的刚性需求在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集中释放,是这次提价的根本原因。”在今年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要解决房地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只需要两点:一是降价,二是时间。”

        上海五合国际总经理邹毅表示,成交量稳步攀升,主要得益于楼价整体价格的下滑,如果失去这一前提,后市发展或许不容乐观。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近期个别楼盘房价的上涨并不是普遍现象,无法改变房价整体下跌的趋势。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预计,未来3个月,多数楼盘仍将以平价或降价为主。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深圳: 0755-33203568

    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

    上一篇

    财政部新规"威慑"大非减持 国资大非全面受限

    下一篇

    三巨头保费收入增速分化 银保业务充当“幕后之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