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上半年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这一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扩大国内需求。同时,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加大对科技、绿色等领域信贷投放。对于人民币汇率,人民银行表示将保持汇率弹性,防范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旭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5月份出台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介绍,从上半年金融总量数据来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8.9%和8.3%,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8和2.1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合理增长,金融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83万亿元,同比多4.74万亿元。
邹澜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
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下半年人民银行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方面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邹澜在回答媒体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围绕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强化货币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施策,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坚持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揽子共10项货币政策措施。
数量上,综合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
价格上,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整治规范利率违规行为,强化利率自律管理。
结构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一揽子政策已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刚才我介绍了上半年的金融数据,也是政策效果的重要体现。”邹澜表示。
而在信贷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强化政策引导和考核评估。持续完善政策框架,推动出台《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系统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领域信贷投放。完善“五篇大文章”考核评估机制,形成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效果评估的工作闭环。发挥好金融支持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提质升级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优化跨境支付结算服务,助力稳就业稳经济。5月末绿色、科技、普惠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4%、12%、11.2%,保持了较快增速。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结构方面,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传导方面,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汇率处于低位,人民银行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的汇率表现?人民币对美元是否存在升值压力?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
对此邹澜表示,各方面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都非常关注。近期,美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物价水平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关税政策又进一步增加了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和路径。
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大,对全球金融市场都产生了一定溢出效应。美元指数由年初的109上方跌至了目前的97附近,跌幅达到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攀升到4.8%上方,创了2023年12月以来的高点,最近有所回落,目前运行在4.4%左右。
“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4月初有所波动,随后很快企稳。特别是5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稳定运行在7.2元下方。”
邹澜强调,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地缘政治、风险事件等。当前,美元走势仍然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首先,中国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开局良好。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国经济将延续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市场对美联储重启降息的预期升温,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将得到改善,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此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2.2%,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中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资产保持吸引力,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今年前5个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市场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韧性显著增强。上半年,企业套期保值率和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这两个数据均提升至30%左右,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人民银行的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贯的,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邹澜强调。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石雨昕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