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获得亚军。赛后,公司咨询量大幅增长,抖音、小红书等渠道咨询量“爆”了,N2机器人排单已到11月份。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公司下一步计划举办全国代理商大会,进一步推动商业化。
每经记者 李宇彤 每经编辑 文多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爆单了。”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微信上向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方面了解比赛后订单情况时,公司人员如是说道。
上周六(4月19日),北京亦庄举办了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场上,“小顽童”队的“N2”机器人拿下亚军奖牌,这也让N2背后的公司——松延动力名声大噪。“爆单”的,正是这款参赛机器人。
4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松延动力的销售人员。受访销售人员透露,此前公司每天的咨询量(指外部咨询公司相关信息的次数)在300次左右,马拉松赛后,每天的咨询量已经增长到500~1000次。公司在抖音、小红书等渠道的咨询量也“爆”了。原本有现货的N2人形机器人,排单已到11月份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之后的4月20日晚8点,京东拍卖举办了全国首场“人形机器人拍卖会”,活动海报上出现了N2机器人的身影。据公开报道,拍卖大约进行了30分钟,在经过21次出价之后,N2最终以56806元的价格成交。
在这之后,面对这波“亚军流量”,松延动力如何接招?
图片来源:京东拍卖截图
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公开资料显示,其创始人姜哲源出生于1998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姜哲源的研究方向是“深度强化学习足式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但他最终选择退学创业。公司核心成员也多是和姜哲源同龄的年轻人,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多所高校。可以说,不论从成立时间还是团队构成来说,这都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年轻公司。
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天眼查App显示,松延动力从2023年11月至2025年3月,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今年1月和3月,公司接连完成了A轮及A+轮融资,涉及金额都是上亿元。投资方包括嘉兴天启资本、英诺天使基金、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彬复资本、华强资本等。
4月19日,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上,松延动力的 “小顽童” “旋风小子”两队机器人分别以第二、第三名的成绩冲线。N2机器人跑步稳定、不用操作员跟随的出色表现收获了现场观众和网友的肯定,加上外形像小朋友,N2也被戏称为“小孩哥”。
两支队伍都成功完成比赛后,姜哲源在比赛现场直接给N2机器人带起了货。他称:“买一台出租,四天可以回本。”
比赛之后,N2也没闲着,它给现场的观众表演了后空翻。
今年3月14日,松延动力才发布了N2,当时,这款机器人的产品定位是“首个连续空翻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时的宣传片中,松延动力展示了N2机器人的单脚跳跃能力,还在闹市区、夜晚的马路等多个场景下展示了机器人的空翻能力。
N2机器人正在展示单脚跳跃能力 图片来源:N2产品发布视频截图
松延动力也表示:“本次展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多场景连续空翻、跳跃、奔跑,是团队近一年来研发成果的合集,也是人(式)后空翻这一高难度动作第一次走出实验室,展现了NOETIX(松延动力)团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硬件设计稳定性上的深厚积累和快速突破。”
除优秀运动能力之外,N2的定价也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姜哲源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玩家很多,公司并不希望在一片红海中与同行竞争。N2定价3.99万元,旨在通过价格维度避开竞争。在这一价格下,公司且有盈利——毛利约有15%。他还曾经表示,松延动力要做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小米”,未来要成为机器人领域的“苹果”。
对于人型机器人未来的商业化发展,松延动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接下来准备举办全国代理商大会,进一步商业化。
松延动力3月中旬发布的价格政策显示,N2为现款人形机器人,处于现货状态,交付周期约2周;E1为升级款人形机器人,目前全面开放预定,预计8月份启动交付。
在记者4月23日咨询时,松延动力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订单量增长,原本有现货的N2机器人,“排期已经到了11月份(交付)”。预售中的E1机器人则预计在10月左右才能拿到货。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松延动力算法副总裁崔文昊时了解到,E1是N2的拉高版本。E1腰部多一个自由度,手上多两个自由度,高度1.36米左右,可以完成一些上肢的操作任务。
此外,只要客户在限定时间前支付定金,两款机器人都能以3.99万元的价格买到。
N2和E1机器人价格表 图片来源:松延动力官方公众号
快思慢想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小型人形机器人的好处就是能把成本降下来。田丰介绍说,此类机器人的目标客户中可能有不少高校和研究机构,他们也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第一批买主。这部分买家购买机器人后,会去作算法适配和研究。
在展销会用途方面,此类售价相对较低的机器人也会有比较好的市场——它可以满足讲解或者互动的需求。同时,因为松延动力机器人的腿部运动、平衡性和运动控制,也就是机器人的“小脑”做得比较好,它们也有能力完成巡检和大型场地的巡逻工作。但田丰同时也认为,在巡逻方面,小机器人的身高可能是个问题。
此前,崔文昊曾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他们确定会做一款身高1.6米、上面是仿生人脸、下面是人形机器人的女性外观仿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目标应用方向是代替所有目前的数字人。
松延动力的产品中,还有仿生机器人“Hobbs”,这款产品也曾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亮相。在松延动力发布的视频中,公司称这款仿生机器人可以还原人类90%以上的面部动作。视频中,松延动力的工作人员自己作出面部表情后,身旁的机器人可以一一模仿晃头、撇嘴、抬眉毛等动作。
对于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田丰认为,就如同马斯克所说,机器人的大面积普及需要机器人单价降到2万美元以下。而机器人普及全面到来的时间,乐观来说也要到2028年,甚至至少从2030年开始才会全面进入一个快速渗透各行各业的时期。
记者注意到,在机器人马拉松完赛后的4月19日晚到4月20日,松延动力在“哔哩哔哩”平台上的账号开始大量更新N2机器人相关视频,试图抓住这一波“亚军流量”。
马拉松比赛让一众机器人跑进了大众的视野。而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赛场上的“明星选手”,成为工厂里的劳动力,甚至成为大众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员?这还需静待行业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