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穿童鞋、脚踝跑断、胯部要喷制冷剂⋯⋯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倒计时!探营松延动力极限备赛 | “奔跑吧”具身智能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8 17:41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赛。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派出“旋风小子”和“小顽童”两队参赛,均使用N2人形机器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松延动力期待两队能各自用1台机器人跑完全程,同时也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途径。

    每经记者 李宇彤    每经编辑 马子卿    

    【开栏语】:

    当人形机器人踏上半马赛道,一场关于未来工业生态的无声竞逐已然鸣枪。

    北京亦庄21.0975公里的赛道,既是钢铁躯体的耐力考场,更是中国智造产业链的立体沙盘。从南海子公园的麋鹿栖息地、到国家信创园的科技堡垒,这条镶嵌着京东电商中枢、外资智造标杆的黄金赛道,正见证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突围的“成人礼”。

    这场赛博马拉松的独特价值,在于将机器人产业链条具象化为竞速单元,将机器人竞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赛事背后,不仅是双足机械的奔跑,更是智能传感、高能电池、柔性关节等机器人关键技术集群的集体冲刺。

    这场马拉松的真正终点不在信创园,而在智慧工厂的车间、在物流分拣的传送带、在万千工程、千家万户的服务场景……当人形机器人突破21公里耐力阈值,中国智造的产业革命,才刚刚跑过第一个补给站。此刻,让我们以赛道为尺,丈量智造强国的奔跑速度。

    策划:丛刚 李卓 每经记者 李宇彤

    1天倒计时。

    举办多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今年将于4月19日开赛。今年的赛事因为承载“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而备受瞩目。

    来自全国的21个人形机器人战队参赛名单,在4月18日正式被揭晓:宇树G1、众擎PMO1、夸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来自全国的人形机器人“顶流”都赫然在列,他们届时都将与人类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

    据官方披露,本次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之外,还将共跑同一路线,但拥有单独赛道,并且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保障人机安全。全程21.0975公里的赛道涵盖了柏油路、上下坡、石子路等复杂路况。

    就在比赛前两天(4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营了本次21支战队中的“旋风小子队”以及“小顽童队”,见到了正在备赛中的“选手们”和它们的“教练”。他们都来自同一家公司——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

    正在测试中的N2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宇彤 摄

    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天眼查信息显示,从2023年11月至2025年3月,公司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其中,今年1月和3月接连完成了A轮及A+轮,融资金额都过亿元。投资方包括嘉兴天启资本、英诺天使基金、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彬复资本,华强资本等明星机构。天使轮里甚至出现了金沙江创投的身影。

    而松延动力本次参赛选手N2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2米,重量约30千克,体型看起来像个小朋友。其两支队伍参赛用的都是这款相同机器人,但策略有所不同:“旋风小子”队力图展示机器人极限的运动能力,“小顽童”队则是尽可能稳定地跑完全程。

    据松延动力方面告诉记者,他们准备这场马拉松的时间只有1个月左右,但机器人已经从最开始的跑不下全程,提升到可以稳定地完赛,并且不需要更换机器人。

    究竟,“旋风小子”和“小顽童”历经了怎样的极限备赛?参赛背后,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比拼的关键又是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机器人也要穿鞋减震,首测脚踝就“跑断”了

    “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没有做任何调整,我们大概跑了15公里。”作为松延动力算法副总裁,也是本次马拉松的负责人,崔文昊向记者回忆N2第一次的试跑。也是在第一次测试中出现了问题——N2的脚踝“跑断”了。

    崔文昊在专访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N2原本不是为了跑步而设计的机器人,但其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而对于这次比赛,他们也对应地做出了一些调整。

    崔文昊告诉记者,脚踝电机和连杆之间的电机放在了机器人膝盖的侧面,脚踝往下蹬的时候电机会给到一个向下的力,地面则是会给脚踝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是一个反向的剪切力,久了之后,把螺丝震松了,再加上螺丝本身有金属疲劳,连接的螺丝就被全部切断了。

    面对这种情况,松延动力的马拉松团队马上对脚踝的固定作出了调整。在原本6颗定位螺丝之外,增加了3个小的定位栓,分摊原本螺丝要承受的力。

    此外,在机器人试跑的时候记者还注意到,备赛的N2机器人脚上还穿着一双运动童鞋,而这也是松延动力的应对策略之一。

    崔文昊告诉记者,之前机器人是没有穿鞋的,而现在穿鞋是因为鞋底可以减震,吸收地面给到的反作用力,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剪切力。而在运动鞋的挑选上,需要选择材质不导电的鞋子。

    而在16日下午的测试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N2机器人在刚起步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打滑的情况,不放心的松延动力团队又给机器人换上了另一款鞋子再次上路测试。

    松延动力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机器人换鞋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宇彤 摄

    另一方面,电机过热也是人形机器人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中需要克服的难关。记者注意到,一次测试结束后,机器人被拎回室内,工作人员马上开始在机器人胯部的电机外侧喷上制冷剂。

    本次赛事中,机器人的关门时间设置为3小时30分钟左右。在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可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依据比赛过程中完赛时间、机器人更换次数进行综合评价,比赛过程中更换机器人每次需要罚时10分钟。

    这家2023年才成立的年轻公司,本次比赛派出两支队伍“旋风小子”队和“小顽童”队,两支队伍参赛的机器人相同但策略有所不同。“旋风小子”队力图展示机器人极限的运动能力,而另一支“小顽童”队则是尽可能稳定地跑完全程。而松延动力期待两支战队各自都用1台机器人跑完全程。

    据4月17日晚公布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规则》,比赛过程中,鼓励赛队机器人全程奔跑,鼓励赛队不更换电池,不更换机器人。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

    对于这次比赛,崔文昊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赛,在他看来,能在规定时间内完赛的机器人排名应该都不低了。崔文昊也告诉记者,之前的排位赛中N2五公里的用时大概在40分钟出头,全程21公里有测试但没有计时,但肯定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

    没有数据,谈算法就是“空中楼阁”

    这两年,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是越来越高,宇树机器人“春晚”上的扭秧歌表演也成了“助燃剂”,让大众目光聚焦这个充满了“未来感”的产业。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其中,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销量或将达到7300台。随着头部产品已实现工厂场景的初步商业化应用,行业或将进入量产前夜。

    然而,行业高歌猛进之际,3月底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公开发言,引发市场热议。机器人赛道商业化落地观点不一,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崔文昊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机器人的两个研究方向中,像这种全身运动控制,不与物体接触的locomotion(移动),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在locomotion里找到一些商业化途径,是很有希望并且能很快落地的,就是看谁能先找到。

    但对于manipulation(操作),与物体接触的一些操作类任务,崔文昊表示其实目前学术界都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统一。而算法都是以数据为驱动,没有数据的时候,谈算法就是“空中楼阁”。

    崔文昊表示,在算法还是“空中楼阁”的时候,他们会持续做好本体采集设备,做到一定的复用性,使数据可以复用到任何一个机器人上。在他看来,这个方面既能推动学术界业界对manipulation的发展,也可以让其获得最全的数据。如果算法收敛之后,也可以最快地进行算法的实现,属于两手准备。

    而本次参加亦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崔文昊也从中有所收获。

    全身运动控制的算法极限性,机器人本体的稳定性,电机全功率运行情况,都在马拉松的强度下得到了测试。“以后你不管是哪个方向的任务,它都需要用到电机,都需要用到机器人本体,对这些都是一个很好的测试,确实能推动机器人产品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崔文昊认为本次赛事提升了大众对机器人的认知,也提升了公司内部对自己产品的认知。

    采访尾声,崔文昊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他们确定会做一款身高1.6米,上面是仿生人脸,下面是人形机器人的女性角色仿真机器人,而其目标就是代替所有现在的数字人方向,这款机器人既可以完成更真实的情感交互,也可以做到移动和导览。

    松延动力的仿生机器人头
     
    图片来源:松延动力官网截图

    另外,他们还会寻找本体全身运动控制的商业化途径,探索合适的形态和合适的应用方向。对于本次参赛的N2科研教育型机器人,还会进行优化。后面计划推出N2的拉高版本E1。腰部多一个自由度,手上多两个自由度,高度1.36米左右,可以完成一些上肢的操作任务。

    采访结束后,记者再次回到了公司大门口,松延动力的工作人员仍在操作着N2进行反复的测试,N2在石板路上迈出响亮的脚步,快速地奔向了远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金证券给予同飞股份买入评级,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数据中心业务未来可期

    下一篇

    太平洋给予中牧股份买入评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