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川智能两周年 王小川:推动组织更扁平、更少层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0 14:32

    4月10日,百川智能迎来成立两周年,创始人王小川发布全员信。信中回顾了过去两年的探索与成果,重申了百川的初心和使命,并阐述了愿景与路径。他认为语言是智能的中轴,医疗的中轴是医生,要实践打造AI医生。他还指出百川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要专注聚焦、减少多余动作、深度思考、坚定不摇摆,推动组织更扁平、更少层级。

    每经记者 可杨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资料图)

    在百川智能迎来成立两周年的时刻,创始人王小川发布全员信,回顾了百川过去两年的探索与成果,并再次重申初心:“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

    “两年来,通用人工智能疾风暴雨般蓬勃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小川表示,“每当大众质疑智能是否遭遇瓶颈,更大的突破便破茧而出。”在他看来,无论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创业公司,还是百川和个人,此时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远见,更需要对方向的坚守和信念的坚持。

    在技术层面,他认为“语言是智能的中轴”,语言AI(人工智能)的突破标志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同时,强化学习引发的“慢思考”成为第二次范式突破,他预判,“Coding(编程)”将带来第三次,也是终极的范式突破。

    王小川提出,“医疗的中轴是医生”,并实践打造AI医生。王小川表示,尽管前两年行业认为医疗AI没有这么快到来,但2025年,美国市场已掀起医疗AI投资热潮。

    2024年,百川聚焦“AI全科”、“AI儿科”和“数字标识物”,与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共建智能全科医生评测体系,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

    2025年初,百川发布医学增强推理模型Baichuan-M1,AI全科医生在北京海淀区进入试点阶段,同时与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发布“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面向医生、家长和孩子提供辅助诊疗与健康建议。

    王小川坦言,百川的成长并非没有问题。过去两年“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从通用基础模型到医学增强模型,到“百小应”和AI医生应用,再到过早进入商业化,极大增加了组织的复杂度。

    同时,虽然2024年中战略会已明确聚焦医疗,但没有足够透传在医疗上的决心和路径要求,没有让每个团队在医疗价值创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为什么和怎么做)。进而,部分团队工作目标出现了摇摆和偏差。

    因此,借两周年之机,王小川再次阐述百川的愿景与路径: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这是第一天就立下的志向。”王小川说。

    “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是具体发展路线。选择受众面最大、最紧缺的医生方向全科、儿科,通过无限供给的AI医生服务强基层的国策和分级诊疗,实现“hospital@home”(居家医疗)模式和“digital companion”(数字化伙伴),并通过这些服务产生的数据,将助力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突破性发展,并与基础医学会师,建立生命模型,最终走向个体化精准医疗。

    面对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不确定性与非共识性,王小川强调:“把理想照进现实,把不确定变成确定,这才是真正的创业。”他提出,接下来百川要围绕上述方向,专注聚焦、减少多余动作、深度思考、坚定不摇摆,同时推动组织更扁平、更少层级。

    王小川在信末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比互联网时代更伟大。不仅人类文明迈向了新的高度,每个个体也因为AI的加持变得更强大,更能找到“我是谁”。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南向资金净卖出超20亿港元

    下一篇

    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六分之一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未来还将在算力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