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四川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显著成就。2024年,全省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及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8.4%和10.2%,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增速超20%。税收数据显示,全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过880亿元,有力推动了企业向“新”发展。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张益铭
在经济“挑大梁”的四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8.4%、10.2%”;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串串数字,生动展现了四川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领域的蓬勃活力。
透过税收数据这一“切片”,四川发展动能加速转化的趋势清晰可见。据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统计,2024年,全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880亿元。在税收政策支持下,四川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发稳健。
四川正在大力发展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1月21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四川经济数据。2024年,四川经济回升向好,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7%。
而在前一日召开的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面向2025年,四川确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预期目标。对于有基础、有机遇、有政策,且正在加速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优势的四川而言,达成这一发展目标,信心远大于挑战。
信心来源于哪里?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背景下,四川推动的重点工作正加快转化为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兴产业兴起等新优势,既为当前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也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这些新优势,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上,也从微观层面反映在企业的茁壮成长上。
从公司注册到带动百亿级产业园启用,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网优联”)只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智造蝶变。
2020年12月16日,微网优联在成都市新都区注册。落地6个月即投产,投产即上规……作为新都区从深圳招引落地的标杆企业,短短四年时间内,微网优联已累计实现年产值突破40亿元,其打造的“5G—A智慧工厂”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成为四川省通信行业唯一入选项目。
“能够专注Wi-Fi技术融合开发运用,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地方各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税务部门的陪伴式服务。”微网优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落地新都以来,公司累计享受税收优惠近3000万元。其中在2024年,仅先进制造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三项税收优惠政策就让企业节约成本超600万元,“快捷便利的政策享受和实打实的税费政策红利,让我们进一步推动技术研发的动力和底气越来越足。”
谈及政策支持带来的创新驱动力,绵阳三香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利明同样深有感触。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碳碳双键位置异构技术在丁香酚与黄樟素生产的应用研究,项目完成后预计将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按照每年生产300吨异丁香酚、100吨异黄樟素来计算,每年可以减少成本达70余万元。”绵阳三香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利明说。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申请持有2项发明专利。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绵阳三香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以生物质提取物为原料,经过绿色化工工艺制备的各类生物基医药中间体、香料、精细化学品等产品,其自主研发的香兰素、新洋茉莉醛等天然香料产品远销海内外,是国内知名的香精香料研发生产企业。
“从研发投入再到研发实验,税务部门都陪伴在我们身边,耐心细致讲政策、解难题,帮助我们用足、用好政策红利。2024年以来,公司享受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优惠350余万元。”钟利明表示,“节省下来的这些资金,我们将用于产品研发和采购新设备上,更好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川省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880亿元。这些政策红利不仅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伊始,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六大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年来,四川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在这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精准服务的有力支撑。
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类个体工商户提供差异化帮扶,为“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提供个性化培育,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梯度培育、为上市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提供涉税服务……
过去一年,为服务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税务部门坚持采取分类型、分梯度的培育策略,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辅导。同时,不断优化“政策找人”机制,拓展精准推送应用场景,2024年累计开展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2637万户次,联合省政务服务中心探索开展“四川惠企政策找人”精准推送704.8万户次,确保税费红利精准入袋。
随着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从四川辖内上市公司看,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有146家“川籍”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情况。2024年上半年,这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接近125亿元。
其中,有87家公司研发支出高于上年同期,数量占比约60%;有25家公司研发支出占到了营业收入的15%以上。疫苗企业欧林生物、工业无人机企业纵横股份的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更是超过了50%。
在政策引领及市场共育下,四川科技创新生态日益完善,科技型企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2024年,四川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同时,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被写入了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达10.2%,相较六大优势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跑出了更快的“加速度”。
四川,是“挑大梁”的经济大省,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以及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提升产业含“绿”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四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其肩负的重大使命。
为推动产业结构向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四川税务部门充分发挥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的绿色税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全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1~12月,全省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的纳税人达到2563户,合计减免税款5.22亿元。
走进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翠竹连绵,满目青翠。竹子,是当地企业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制作“斑布纸”的原料。
公司财务负责人江明回忆道,环保税开征的前两年,企业的环保税纳税额高达197万元,企业绿色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就在这时,税务干部上门宣传环保税缴税机制,为企业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将资金投入到环保改造中,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升产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为他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先后引入先进节能的蒸煮设备和洗选等设备,还对竹纤维中的木质素进行燃烧处理,产生蒸气和碱,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江明说,企业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实现竹材料原料节省10%,用水节省40%,纸浆综合能耗节省85%,造纸能耗节省27%。如今,公司年销售超13亿元,2024年二氧化硫(气)的排放量较转型之初降低了近98%,缴纳环保税税额较2019年减少了75%。
在四川,类似的以税促“绿”的转型故事不断上演。比如,在通江县,当地税务局组建了“绿色税制专家团队”,分析研究环保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绿色税种政策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充分保障企业享受减免红利;
在旺苍县,税务部门积极推进各类税惠政策,近三年来(2022至2024年),16家企业享受环保税税收减免540余万元,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
在阿坝州,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备受当地税务部门重视,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企业从2020年11户增至2024年45户,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超过1290万元。
此外,自2024年12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作为先期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省份,四川积累下丰富的试点经验,着力推动改革试点政策完善。
在试点过程中,四川税务部门严格实行差别税率,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用水效益明显提升,地下水取用量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建立起税务、水利联合征管模式,开发搭建“水资源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为水资源税全面准确征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税务部门将持续发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精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同时,将充分发挥绿色税制的调节作用,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更多阅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