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1年至2023年,微医控股的营收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及18.63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8.77亿和18.18亿元,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微医控股的账面亏损依旧存在。一面是高增长,一面是“累计巨额亏损”,如何理解微医控股的“冰火两重天”?详细研究其公开提交的招股书,可以窥见一二。
微医控股业绩的一大看点,是营收快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相比,营收增长率高达107.4%。
这一显著增长势头的背后,是公司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从业务构成看,微医控股的主要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招股书披露,从2021年至2023年,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10.24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相关收入分别为4.07亿元和14.4亿元,呈现明显持续上升趋势。
从各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来看,AI医疗服务的贡献逐年增加。自2021年至2023年,该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3.7%、45.9%和54.9%。2024年上半年,该比例跃升至79.2%。
伴随营收的高增长态势,微医控股的亏损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经调整后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额逐年减少,分别为13.54亿元、8.17亿元、5.05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半年,亏损继续收窄至2.57亿元和1.28亿元。经调整后的亏损率也由2021年的140.8%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0%,这表明公司在成本管理和效益提升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招股书表明,早期探索健共体模式,加上业务快速发展催生的大量投入,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随着健共体模式的逐步成熟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微医控股的财务表现快速改善。
此外,调整前的数据包含了非经常性的损益项目,而调整后的亏损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指引。招股书也对此做了特别说明。它指出,经调整亏损不包括以股权为基础的付款、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上市开支、发行优先股的交易成本及投资产生的净收益或亏损。
显然,微医控股不仅在营收增长方面表现出色,在亏损控制上也展现了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趋势下,盈利或近在眼前。
在微医控股的财务数据中,乍看让人很难忽视的是其“累计巨额亏损”。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亏损达268亿元。
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微医控股的财务数据。招股书明确指出,所有优先股均被指定为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越高,负债就越多,拖累亏损的权重也就越大。
所谓优先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股票,持有者一般享有赎回、转换等特殊权利。那么,微医控股的大量优先股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是融资。
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经历多轮融资,而融资的方式正是通过发行优先股。随着微医控股估值一路走高,投资人手中的优先股公允价值也一路随之升高。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上市后,优先股持有者会将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被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在上市前的财务报表中,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跃升,企业往往会显示出巨大的账面亏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公司成功上市,这些优先股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对应的负债部分在上市后自动转为普通股计入股东权益,包括赎回等在内的优先股特殊权利不复存在,由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会直接消失,不再计入报表。
根据招股书,微医控股的股东名单可谓星光熠熠,其中包括五源资本、高瓴资本、友邦保险、腾讯、启明创投、红杉资本、高盛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这些秉持长期主义的顶尖投资方,不仅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也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表达了对微医控股未来发展的信心。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