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75年的罗氏集团,是在中国香港地区土生土长的公司,从服装制造起家,其后将业务扩大到零售业、品牌以及地产发展,近年来则是凭借着阿里云的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其在香港本土和海外的业务都变得更加“聪明灵活”:在香港使用AI完成云上设计,制造商在东南亚完成服装生产加工,通过云端串联全球,完成数字化转型。
罗氏集团仅仅是香港本土企业“上云”的一个缩影,而这些故事都发源于十年前。
2015年,阿里云宣布香港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国际云计算服务的公司,由此,阿里云正式迈入全球云计算市场。
十年时间,阿里云在港投入超100亿港元、做到香港IaaS市场份额营收排名居首、拥有三个数据中心,周大福、港铁公司、中信银行(国际)、众安国际、太古地产、莎莎、TVB和星岛新闻集团等,它们都成了阿里云过去十年深耕香港市场的合作伙伴,也因此迈向云端。
近日,阿里云宣布推出“香港科技未来计划”,将进一步加大中国香港市场的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增强对本地企业和生态伙伴的AI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育。具体来看,阿里云将为香港学校提供AI课程,加速本地AI人才培养。对香港初创企业,阿里云将提供免费额度和在线学习资源,降低创业门槛。
正如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所言,非常高兴能见证阿里云过去十年在香港地区的快速发展。在香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像阿里云这样的科技公司将扮演着关键角色,帮助当地企业探索前沿解决方案并激发创新活力。
事实上,阿里云已在香港地区持续保持稳定增速,此番再度加码香港市场,要如何继续坐稳“头把交椅”?阿里云智能国际总裁袁千给出了答案:过去这十年是变革且影响深远的,随着“云计算+AI”战略的新旅程开启,阿里云将在三方面进一步深化努力。
首先,将通过广泛的基础设施支持香港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我们正在加速跨越多行业的40000名香港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包括金融、零售、交通、旅游和互联网等行业,我们的香港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年收入增长。”
其次,将持续加强向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的AI/大语言模型(LLM)服务。袁千指出,AI革命是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阿里云的大语言模型Qwen(通义千问)已在中国和海外市场推出。Qwen采用了开源政策,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源社区中使用Qwen,例如HuggingFace和GitHub。
数据显示,最新发布的Qwen 2.5开源模型包含了100多种变体,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截至9月,Qwen开源模型的累计下载量已超4000万次,并在开源社区中排名首位。
第三,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保持长期合作,构建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袁千表示,为了支持本地生态系统,阿里云在香港地区拥有300家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各类行业协会和委员会;为了支持本地人才,自2017年以来,阿里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计划培训了超过88000人,并颁发了超过162000份证书;为了赋能青年,阿里云与10所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提供研讨会、讲座、职业谈话、学分课程、客座讲座和在线课程。
“展望下一个十年,阿里云承诺在中国香港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包括升级本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本地团队,培育充满活力的本地生态系统,履行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袁千说。
香港十年,也是阿里云闯荡国际市场的十年。正是借助在中国香港市场的领先地位,阿里云能更好地服务想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客户,同时进一步辐射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为这些地区的客户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云计算服务。
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五年增长20倍以上。2024年5月,阿里云宣布将在全球五个国家投资新建数据中心,分别位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墨西哥。新一轮海外基础设施将重点布局AI基础设施,冲刺更大规模的全球布局。
“我们已经具备了全球范围内的能力,不仅会在香港地区,还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阿里云智能国际业务副总裁及亚太北大区总经理刘彬星说,对于下一个十年,毫无疑问我们都在AI的道路上,没有AI基础设施,我们无法赢得下一个时代。“因此,我们肯定会与行业和政府紧密合作,进行AI投资。我们总部也在进行大量研发,不仅是硬件基础设施的研发,还包括操作系统和各行业的大语言模型(LLM)的研发。”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运营28个公共云地域与85个可用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数百万客户的多样化业务和场景需求。未来阿里云将持续投资建设更多海外基础设施,并加强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