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表示,当今金融对外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但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又要适应新形势,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地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每经记者 宋钦章 每经编辑 张益铭
11月19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金融发展年会在北京举行。行业协会、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等重磅嘉宾汇聚一堂,围绕金融机构践行“五篇大文章”,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产融生态圈和社会责任共同体,实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在本次年会主论坛上表示,当今金融对外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但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又要适应新形势,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地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既要让外资能够进得来、待得住、得发展,也要使我国的金融服务伴随企业走出去。我国金融机构应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长期陪伴者,助力其生存、发展、壮大。”她如是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胡晓炼
胡晓炼表示,改革开放46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较之以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
一是全球贸易和投资遭受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冲击,以成本效益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被以安全为由的制造业回流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所重构。特别是下一个阶段,全球贸易投资面临的关税壁垒可能会大行其道。金融跨境服务的业务基础可能会被削弱,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也会受到抑制。
二是“脱钩断链”“去风险”不仅体现在科技、产业等领域,还蔓延至金融领域。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考虑,一些西方国家针对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对华投资,如并购交易、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绿地投资、合资企业、特定债权融资等设置了更多的限制,还将部分中资企业和行业从全球或地区知名的股票和债券投资基准指数中予以排除,这对国际投资者来华按照市场规则开展投资造成了困难。
三是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加剧,防范风险的意识更强。除以往的跨境资金无序流动、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动荡等传统风险之外,还有金融数字化的信息安全、数字加密货币跨境流动等带来的新型风险隐患。此外,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且加剧、金融功能的武器化增加了国际支付清算的脆弱性,造成对金融资产安全和金融机构稳健的威胁。
四是我国金融双向开放还不够平衡。面对我国企业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积极走出去的趋势,中资金融机构在满足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这方面的金融需求,能力还有待提升,海外客户基础还相对薄弱,全方位服务还存在着不少短板。
五是以加强全球金融合作应对金融风险的意愿和机制出现弱化。现有的双边沟通交流可能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的影响而陷于停滞。多边组织和多边框架,由于全球治理的碎片化,现在也呈现失能无力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来规避风险。
面对以上新形势、新挑战,胡晓炼指出,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又要适应新形势,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地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具体而言,她建议,第一,从促进我国提升金融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出发,扩大制度型开放,在金融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相关高标准相通相融。规则方面,涉及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逐步缩小与国际通行规则之间的差异;规制,则更多涉及操作的制度,需要增强其清晰度、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重点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时,定位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关键;管理方面,由于涉及需要保障制度规制的实施落地,因而就需要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简约、便利、公正、高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标准是业务的技术规格,需要更多地参与国际广泛认可的标准体系,降低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
第二,以促进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为目的,扩大引入国际资本,助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在服务研发周期长、风险和收益不确定性高的创新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而国际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在这一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可以募集全球的金融资源,为创新带来长期资金,不仅能够较早地发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同时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搭建与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助力创新成果走向世界市场的桥梁。为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资本来华投资,下一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在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和资金跨境流动方面提供法治化更健全、市场化更完善、国际化更包容的一流环境,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便利性。
第三,在扩大开放、加大引资稳资力度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推进金融的双向开放。我国金融机构要适应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比如,搭建境外产业合作平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各类金融产品要精准匹配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需求;加大全球布局,加快建立与企业境外贸易投资布局相匹配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等等。
“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既要让外资能够进得来、待得住、得发展,也要使我国的金融服务伴随企业走出去。金融机构应支持企业在海外生存、发展、壮大,努力成为企业走向世界的长期陪伴者。”胡晓炼如是表示。
最后,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构筑跨境金融风险防范的防护网。在应对传统金融风险方面,需要加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溢出的负外部性;针对数据跨境流动、信息安全等新型潜在风险,要通过合作积极参与规则、标准的制定,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对于地缘政治引发的金融基础服务中断的风险,以及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安全上的风险,也要通过国际金融合作,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金融治理的公正性、权威性、有效性,通过合作携手加强开放金融体系安全性保障,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续高效的金融服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