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四川是清洁能源装机大省,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几篇文章。
建行四川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工作部署,践行总行“绿色资产负债表”理念,主动融入四川绿色低碳转型大局,推进绿色金融与基建、普惠、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截至10月末,分行绿色贷款增速27.63%,对公绿色贷款新增占比超过55%,绿色客户占比及绿色产业覆盖面实现较大提升。
在马尔康市、金川县境内,有一座目前在建的世界第一高坝水电站——双江口水电站,预计今年11月下闸蓄水。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96万吨,减少碳排放718万吨。
双江口水电站
水力发电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得益于地理优势,四川是全国水电输出第一大省。双江口水电站立项之初,建行四川省分行就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公司部、授信部、成都岷江支行多次现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项目需求,并在后续合作中加速推进贷款投放,截至目前已提供信贷支持超30亿元。
双江口水电站
近年来,建行四川省分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制发《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建立绿色信贷优先准入、评估、受理、审批和放款的“五优先”绿色通道,在贷款定价、规模保障、审批权限等方面制定差别化支持政策;以服务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大重点领域绿色项目储备,持续巩固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优势,靠前响应制造业、乡村产业等领域类的绿色信贷机遇,逐步构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某企业主要从事玻璃制造,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计划实施技术改造,迫切需要融资。建行双流分行获悉后,组建“支行+公司业务部”专项团队与公司深入交流,了解到公司这次技术改造采用了先进节能技术和国家推荐的保温材料,符合绿色信贷认定标准,于是运用监管部门出台的科技创新和技改再贷款优惠政策,为客户定制了融资方案,最终授信超过1.6亿元,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玻璃制造企业重点技改设备
近年来,建行四川省分行敏锐把握绿色金融重大发展机遇,在充分调研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统筹信贷、投行等业务领域,不断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例如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和“碳减排挂钩贷款”,前者以应收财政补贴为依据放贷,重点支持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后者则将碳排放与利率挂钩,通过下调利率来鼓励企业加大碳减排。
同时,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不断拓展绿色债券、绿色财务顾问、绿色基金等多元化服务。2021-2023年在银行间市场累计承销绿色债券51.6亿元,位列四川区域同业第一,今年上半年又承销4.1亿元。2024年,在建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支持下成功实现雅砻江碳中和债券2亿元的自营投资认购;与建银咨询合作,为四川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绿色顾问服务;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成都建源川投绿色低碳股权投资基金,今年6月首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协议签署。
四川九耕农业的负责人刘明清最近正在基地忙着完善基础设施,等到明年3月春暖花开时,他规划的“园子”就将对外开放,向农旅+文旅模式又迈进了一步。
青红脆李和甜樱桃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因为有绿色认证,他们种植的水果受到市场欢迎。一个月前,建行汶川支行为公司续贷70万元,满足其流动资金需求。
建行汶川支行负责人介绍,九耕农业是当地标杆企业,符合人民银行认定的绿色信贷标准,在建行持续支持下,不仅自身发展良好,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共同致富,具有很好的“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据介绍,为增强企业绿色发展主动性,建行发放的贷款利率与绿色表现、绿色带动挂钩。刘明清坦言,公司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建行的支持,今年的贷款不仅用于农家乐园子的打造,还会从山东引进十几款新品种,同时改良土壤,不断扩大有机肥的使用,“明年你们从成都过来,一定是一片新景象。”
为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建行四川省分行成立普惠绿色信贷攻坚小组,通过建立普惠绿色信贷识别体系及标准化认定流程,并重点围绕核心绿色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绿色普惠新场景,赋能绿色普惠高质量发展。各级机构主动对接当地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尤其在高新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绿色贸易等领域不断延展服务广度和深度。
低碳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服务的同时,建行四川省分行从自身做起,加强碳足迹管理,倡导绿色办公,探索出了一条成本管理与碳排放管理“双控双促”的新路径。依托财务数据和碳排放管理系统,开展人均成本和能耗分析,让数据发声,对超标单位亮出“红黄牌”。改变传统模式,推广实施无纸化会议、节能灯、文件非必要不打印等一系列节能减排项目改造,2023年仅公务车油料这一项就减少碳排放约53吨。
文/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