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如破土而出的幼苗,在能源领域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用一点一滴向上生长的力量,突破传统能源壁垒,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国际能源署(IEA)《电力年中更新》报告数据也揭示了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预计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历史性地超越煤炭,成为主要电力来源。其中,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电力供应的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0%上升到2025年的35%。
作为“全球绿色转型领导者”,中国正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方宣布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共建30个联合实验室,助力非洲实现绿色发展。同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中提到,中方将实施清洁能源供电专项工程,向非洲国家援助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支持企业在非洲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
中非合作只是中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介绍,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核电、水电、新能源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接连建成投产,2023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白皮书还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年均占全世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40%以上,2023年新增装机占全世界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增长至18.5%,其中,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的贡献率为45.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国,生产了全球约80%的组件。依托技术、规模和成本均领跑全球的完整产业链,十年间推动组件价格下降了80%以上,也使得我国光伏产品成为展现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全新名片。截至2022年,光伏发电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已达4.5%,尽管占比仍较小,但相较于十年前的0.7%占比,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自从人类探索利用绿色能源以来,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当下最具经济效益的能源类型。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方面,中国光伏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始终坚持发展更高效、更清洁、更具有性价比的光伏产品技术,丰富了全球绿色能源供给,推动降低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
以往,光伏发电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这主要源于光伏技术的成熟度、规模化程度以及原材料价格等多个方面。因此,早期的光伏发电项目往往需要依赖政府的补贴政策才能维持运营。
近年来,中国光伏企业作为中坚力量扮演着全球光伏产业变革者和引领者的角色,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光伏发电的成本显著下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80%。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以火力发电为主,2023年火电占比达66.3%,度电成本维持在0.3元左右。同期,光伏发电量显著增长,达到5833亿千瓦时,年度增幅高达33%,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占比39.6%,并占据全国发电总量的6.19%。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新能源发电已实现平价上网,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已降至0.3元以下,未来还会下降。
在2024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也曾表示,2008年光伏电站国家发改委的上网指导电价为4元/千瓦时,到2020年已降至0.35元/千瓦时,2021年国家电投在四川甘孜州的一个光伏项目报出了0.118元/千瓦时的最低价,“光伏、风电每度电的成本目前显著低于煤电,新能源上网电价还有更便宜的空间,未来,1毛钱电价很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