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函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恒为科技累计收到供应商退回预付款项3.93亿元,公司向客户退还预收款4.52亿元。
每经记者 程雅 每经编辑 张海妮
8月26日晚,恒为科技(603496.SH,股价20.13元,市值64.46亿元)回复了2023年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其中,对公司智算业务进行了说明。
公告显示,恒为科技2023年年末预付款项余额为5.2亿元,较上期期末的0.11亿元大幅增长,主要是预付合同款增加所致;合同负债余额为5.36亿元,上期期末仅0.13亿元,主要是收到客户预付合同款所致。此外,公司预付款项和合同负债增加主要集中于去年第四季度。
对此,恒为科技解释,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涉足智算业务,与上述客户的交易内容为算力服务器和算力一体机的销售,订单签订后,客户向公司支付订单履行的预付款,因此合同负债主要为预收算力服务器和算力一体机的款项,因业务开展和客户谈判的进展,订单集中在第四季度签约。
2023年年末,恒为科技合同负债前五大客户分别为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兴物联)、中贝通信(603220.SH,股价17.7元,市值77.14亿元)、海南新钰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海南新钰)、跨播网络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跨播网络)及悠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内容包括AI服务器、算力一体机,金额分别为1.89亿元、1.12亿元、1.1亿元、6238.94万元和2442.48万元,合计4.98亿元。
由于AI芯片产能不足,上游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2023年年末恒为科技尚未向上述客户进行交付,故合同负债年末余额大幅增加。
2023年年末,恒为科技预付款项前五大供应商包括供应商A3、供应商B3、合肥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上海河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青云信息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内容包括AI服务器、CPU处理器、结构件和机箱,付款金额分别为2.65亿元、2.22亿元、3000万元、83.2万元和46.75万元。
截至2023年底,恒为科技智算业务共预收5.97亿元、预付5.17亿元,预收款大于预付款。
但由于上游供应商延迟交货,后续交付也存在不确定性,自2024年年初开始,恒为科技根据客户是否继续等待交付的意向,与部分供应商和客户协商进行退款。
回复函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恒为科技累计收到供应商退回预付款项3.93亿元,公司向客户退还预收款4.52亿元,其中:碧兴物联退还1.6亿元,中贝通信退还6261万元,海南新钰退还1.25亿元,跨播网络退还7050万元,其他客户退还3422万元。
恒为科技解释,预收和预付退款金额之间存在的差额5917.97万元,主要为公司与客户的销售订单金额和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订单金额之间存在差价,以及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的时候存在尚未支付的税金金额,公司不存在已退给客户款项但没有收到上游供应商退款的情形。
为何前述合同负债金额与后续退款金额不一致?8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恒为科技,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正在整理半年报事宜,会有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同事来回答。
随后,一名自称负责恒为科技投资者关系的工作人员致电记者,对方表示,上述问题涉及会计处理,合同负债金额为不含税的预收款项,是税后金额,退回款项是税前金额,因此存在差异。此外,部分合同可能存在还需要执行的部分。
对于公司是否存在炒作热点的情形,公司实际在智算领域的订单履行情况如何?对方则未回复。
2023年,恒为科技全资子公司上海恒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贝通信AI算力一体机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21.12亿元,远超公司全年收入。
2023年,恒为科技与中贝通信签订销售合同5.46亿元,期末已履约金额为0。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和中贝通信的归母净资产分别为13.54亿元、19.40亿元。此外,恒为科技2023年内签署多份“智算算力”“行业AI”相关合作协议。
因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已签订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及其原因,公司前期就“算力”“AI”相关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后的具体合同签署及执行情况,说明相关合作是否具有实质性成果及其效益等情况。
恒为科技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向中贝通信交付3.06亿元的产品,占已签落地合同金额的56%,且正在继续履行中。
目前双方已签订合同金额占总中标金额的26%,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恒为科技称主要原因是:该中标项目覆盖中贝通信较长时间的需求,中贝通信已向公司下达5.46亿元订单(占中标金额26%)是基于其自身第一阶段需求情况的考虑;受限于上游设备原厂产能不足和整体供应链情势,公司对外采购的服务器硬件存在交付批次多、数量少、整体交付慢等情况。因上述情况,在已签订单履行完毕或接近完毕时,中贝通信才会评估其后续采购需求,是否继续下达订单,这也导致了框架协议下落地订单的金额比例尚低。
恒为科技称,公司在“算力”和“AI”相关领域签署的多个合作协议,一部分正在推动公司与相关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例如,公司跟中贝通信、前海智算中心、百度和昆仑芯等的合作)已经有实质性成果,一部分合作伙伴因供应链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有实质性的合作开展。截至2023年年底,相关项目均未确认收入,未产生收益。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