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合作方德龙镍业被申请破产重整消息影响,7月26日厦门象屿(600057.SH)股价跌停,报收5.23元/股。7月28日下午,厦门象屿火速公告,控股股东象屿集团拟整体受让厦门象屿对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下称“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对应的全部债权。
厦门象屿在公告中表示,经象屿集团多方了解,德龙镍业相关四家公司目前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仍正常生产运营,具备滚动交货能力。后续,公司将尽快梳理完成对江苏德龙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债权及相应担保情况,推动评估程序,并将积极推动与象屿集团签订转让协议,推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流程,配合象屿集团完成相关审批手续。
此外,厦门象屿还同步推出一份董事长及高管增持计划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长和部分高管合计7人拟于未来3个月内增持厦门象屿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为440万元至540万元,资金来源为增持主体个人合法自有资金。
据了解,这也是厦门象屿高管团队时隔四年后的再度集体增持。厦门象屿前次高管集体增持计划是在2020年4月推出并在1个月内迅速完成,此后高管团队在二级市场上也从未减持过股票。
业内人士分析,厦门象屿此次选择在周末公告控股股东象屿集团战略性受让债权,以及高管团队的集体增持计划,应是为了尽快消除市场对厦门象屿受德龙破产重整影响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及时保障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也充分体现了象屿作为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感与担当,凸显了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此前消息面上,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7月24日公告,已立案审查德龙镍业、恒生不锈钢、巨合金属、德丰金属四家公司破产重整案。根据公开资料,德丰金属和巨合金属为德龙镍业控股子公司,恒生不锈钢为德龙镍业的关联公司。此次德龙镍业破产重整的申请人为响水县灌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响水县财政局。
据悉,德龙镍业是仅次于青山集团的全球第二大不锈钢供应商,由中国钢铁行业传奇人物戴国芳于2010年创立,注册资本2亿元,主营镍合金生产与销售,拥有500万吨高端不锈钢冷轧生产能力。当前德龙镍业所遭遇的困境,部分源于不锈钢行业下行周期。自2022年4月起至2023年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不锈钢主力合约经历了长达21个月的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达到32%。
不过,A股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太钢不锈,其近期披露的最新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显示,2024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最高盈利预测为1.5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近5亿元。这一显著的业绩反转,可能象征着不锈钢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度调整后,已走过最艰难时期,或将重回盈利上行周期。不锈钢行业出现的边际改善迹象,或许能让市场相对客观地评估德龙系的重整必要性和成功化解债务的可能性。
象屿集团此番整体受让厦门象屿涉及德龙的相关债权,表面上看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在必要时为上市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可进一步提升集团对德龙镍业重整事件的话语权,但往更深层次讲,从深耕不锈钢产业链的意义上看,这背后暗含着象屿集团由大到强的发展愿景。
事实上,相较于上市公司厦门象屿,象屿集团与德龙镍业的关系更不一般。2020年,双方合作投资180亿元年产250万吨的镍铁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在印尼德龙工业园区投产。而在牵手象屿集团之前,德龙镍业与中国一重合作投资60亿元、年产60万吨的镍铁冶炼项目同样在该工业园区投产。
行业巨头选择在印尼这一不锈钢原料的重要产地进行大规模投资建厂,其战略意图显而易见,即通过直接接近原材料产地,实现对关键资源的低成本控制,进而在竞争激烈的不锈钢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前瞻性的布局,不仅凸显了象屿集团对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求成本优势和市场主导权的深远考量。
中国已迈入全面出海的新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大宗供应链企业需要超越传统的商品出口模式,积极配置全球资源,包括对海外能源和矿山的控制、海外制造基地的经营,以及海外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营。放眼全球,无论是欧洲和美洲的大宗商品领军企业如托克,还是日本的三井物产,它们都不仅仅是供应链的一环,而是通过掌握上游能源矿山资源、拥有广泛的制造设施和关键物流节点,通过股权投资构建起全球性的战略合作联盟,形成了具有重资产特征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德龙镍业在政府牵头下的破产重整工作顺利推进,有望引入更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象屿集团在不锈钢行业的长期坚持有望迎来回报。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