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创新、研发、引领,为什么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对话宝马、安利、诺和诺德等外企高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9 21:32

    ◎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位跨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驻华高级别代表走进《对话》栏目演播室,就“投资中国为什么就是投资未来”这一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每经记者 于怡朗    每经编辑 文多    

    创新、研发、引领,投资中国为什么就是投资未来?

    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位跨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驻华高级别代表走进《对话》栏目演播室,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图片来源:“CCTV对话”微信公众号

    “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宝马在中国有着非常强的创新体系,不仅能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同样也能够把中国市场的研发成果带到世界其他地方。

    “中国创新在我们的全球研发中是第一梯队。”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介绍,今年3月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生产厂投资约40亿元,用于建设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这座天津生产厂作为全球战略性的生产基地,供应全球市场。

    《投资中国投资未来》是本期深度访谈的主题,24日启动的“投资中国·央视财经CBD跨国公司对话”活动则旨在搭建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组织、国内企业及媒体间的交流平台,共同见证外资企业在中国这片投资热土上扎根生长的生动故事,该节目于6月29日晚间播出。

    从“世界工厂”,到“研发中心”

    2023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82.49万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4.2%。其中,BMW品牌纯电动车型全年交付接近10万辆,成为宝马整体销量增长的重要支柱。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布局⋯⋯目前我们在中国有4大研发和创新基地,分别位于沈阳、上海、北京和南京。”高翔介绍,宝马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其全球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体系。

    此外,宝马集团在中国拥有非常强大的供应链,有大约450家本地供应商。高翔表示:“可以说中国市场是我们最佳的投资地点,我们在中国投资也意味着投资于未来、投资于公司的每一个人。”

    “我们巴斯夫在中国的员工,有10%的员工从事于研发创新工作,所以我们的投资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在产能投资(方面),而且我们更加关注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资。”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表示,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目前在上海巴斯夫已经投入2.8亿欧元,上海的创新园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创新研发中心,也是亚太区最大的创新中心。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表示,中国市场是安利最重要的战略级市场。余放表示,安利长期看多中国市场,我们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单一消费市场,这里有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的消费群体,尤其在近几年“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我们也看到了大健康产业的巨大潜力。

    只有赢在中国,才能赢在全球

    “我知道在未来一百年、五十年内,中国将在你所知道的任何行业中引领世界,是的,包括人工智能。”国际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表示,中国每年都在培养数以万计的工程师,中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曾多次站到领先地位的国家,这种情况正在再次发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预测,在十年之内中国将会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史蒂文·巴奈特表示,如果中国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市场化改革,15年后中国的收入水平将提高18%。“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中国在中期内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平均GDP就会高出0.3%,这强调了中国增长更快对中国本身有好处,也有利于全球需求。”他说道。

    “中国市场是(诺和诺德)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的表现对全球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周霞萍介绍,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覆盖研发、生产和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周霞萍表示,国家鼓励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同时非常重视国民的健康,持续推进实施“纲要”,整个营商环境良好。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安利全球的创新中心和增长引擎,并连续20年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市场。余放表示,安利在中国做的一系列战略创新和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很多海外市场学习的先进经验,“我们非常相信,在中国市场只有全力以赴地深耕,才能够赢在中国,也只有赢在中国市场,才能够赢得全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交所终止长风药业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下一篇

    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成趋势,上海设立5000万元微短剧产业引导经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